<

>

返回 2022年04月26日

修音如正骨让人人成歌手

岛城修音师已过百人,专门帮助打造“好声音”

半岛都市报    2022年04月26日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你想让自己的歌声惊艳朋友圈吗?其实挺简单。
近日,记者来到紫域星辰文化传播录音室,何承麟正坐在电脑前修正一个小女孩的原唱歌曲。他说小孩子唱歌会习惯把某一个字唱得很重,在修音的时候要考虑到音的动态问题,当遇到跑音问题,就需要修节奏、修音准、修强度。孩子的嘴巴在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偶尔会有喷麦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后期修音处理。
好声音离不开修音
据介绍,在青岛像何承麟这样以录音、修音为主要工作的有百余人。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何承麟说修音师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凑在一起都特别激动,我们有共同语言,喜欢探讨共同的问题,就是追求音乐的完美。我们这个行业要不停地去学习,一个人停止学习就会成为‘文盲’。”
修音技术的进步,让更多人能够实现了音乐梦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人是用磁带来欣赏音乐,那时候的歌手数量也少,因为要把歌唱好唱准才能录制。从2000年以后,可以用电脑录音,进入数字时代,也可以用电脑修音了。也许唱歌的时候稍微会跑调,经过修音之后就会很完美。业余歌手和职业歌手在修音上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哪怕是职业歌手,微微跑一点音,也要修正,但凡有一点点跑调,都能修好。
何承麟说,工业音乐时代要求极其准确,自从音乐被定了它的标准音之后,音乐就拥有了世界通用的语言,有的歌你可能现场听一遍听不到错误,但你听了几遍之后,它的细节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哪里唱得不好,哪里有节奏音准的问题,在重复听之后就会特别明显。何承麟说,现在感觉自己从理论上与科班出身的混音师有差距,但是从实践上从工作流程到出产的成品都是没有差距的,像他这样自学的从业者,成长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只要自己热爱,不断去研究琢磨,都会有很好的结果。

要有强迫症精神
何承麟说,感觉自己像中医上做正骨的人,他们是把患者错位的骨头掰回去,自己是把不和谐的和跑调的音推回到标准音的位置,特别有成就感。
他笑称自己在这方面有强迫症,修音师必须要有这种强迫症的精神,不允许一点瑕疵出现,才感觉很开心。另外,做修音混音的过程,可以听到不少没有发行的歌曲,先听为快,那种新鲜感很有意思。其实在录音工作中,不光是修音这一项,还有混音。混音师的本职就是让音乐听起来平衡、好听。比方说现在有三个人唱合唱,也要主次分明,怎样去调整,大众会有一个普遍的审美,混音师的作用是把这个音乐做出来以后,有80%的人到感觉这个音乐是好听的。一部分人会认为和声大了好听,有一部分是会认为主声大了好听,其他应该是陪衬,混音师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平衡这些关系。
他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音乐主播,使用话筒、声卡、电脑等设备,价格虽然不高,但给有的主播带来的流量非常大。录音混音手法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有的音乐主播效果调试得好,有的效果就很令人惋惜,不是学习几个点就能照顾到整个面。

因为热爱拜师转行
何承麟是学吉他出身的,曾在山东师范大学就读,来到青岛后一开始是做了一间乐队排练室。乐队排练室一般会选择一些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因为乐队的音量很大,在正常的居民区无法进行,所以很多乐队会到乐队排练室练习。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很多乐队,包括很多80后和90后的乐队,也有了从事专业录音的想法。后期何承麟在圈子里面找了混音老师李金城学习,李金城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混音师,接触的是最好的音乐和顶级的设备,然后开始不断录制乐队的作品。
何承麟说,这个行业门槛较高,多是专业化从业人员,一首好听的音乐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处理,无论修音还是混音都需要常年多加练习。你给一个混音的大师一台很一般的电脑和混音设备,他依然会做出很好的出版级的音乐,如果你给一个音乐爱好者一台顶尖的混音设备,他只能做出爱好者的水平。他们需要常年进行对声音的训练,例如听各个频段的声音,还有响度的练习音,这些练习还要投入到实际的操作中。初学者会先到网上去学习,但是做出来不是应有的样子。
何承麟认为:“在录音和混音方面,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对音乐的主观审美,恰巧你的主观审美又符合大众的审美那就很好了。作为一名修音师和混音师,必须热爱音乐,并且能感受到音乐,更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部分,最后把所有的细节做到尽善尽美拼装在一起。以前我听音乐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听,现在是站在混音师的角度、思维来听,来听这个鼓声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个贝斯为什么要做成这样。”
就像何承麟说的,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你是否是科班出身,只要热爱,只要不断学习,就一定会在行业里发光发热。

■延伸
录音技术走过百年

1877年,爱迪生在他的“圆筒留声机”上录下了他亲自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歌词,短短数秒成为人类录音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声。1925年左右,诞生了电气麦克风和功率放大器等设备,从声学录音开始进入电声录音时代。立体声唱片和盒式磁带,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普及。20世纪80年代后,数字录音技术走向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关于录音的专业。
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步进入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音乐在线传播方式发展迅速。如今,一些软件公司也推出修音和智能混音软件,甚至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效果和功能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但人类修音师的作用仍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