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胡蕾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搅乱了我们的生活,却也让我们义无反顾地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从有序复工复产到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红岛街道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切实保障全体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疫、发展两手抓,稳步前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路走来,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你勇敢地投身这场战“疫”,坚定守护着这一方土地;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你冲锋在一线,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大爱,为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努力着、坚守着。
管明——驰援雷神山,与病毒赛跑的“红岛骄傲”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管明留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工作。疫情发生后,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促使管明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递交了支援武汉的申请。在武汉雷神山工作的日子里,管明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不仅医治病人,还承担起科室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科室的全面工作,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管明的父亲管化瞄是东大洋社区一名普通的渔民,作为家中独子的管明战斗在武汉,管化瞄和妻子难免心疼,但管明说:“学校、医院和父母培养我这么多年,我只有将所学用到实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家乡。”
杨言昌——退伍不褪色,手绘排查“作战图”的网格长
千佛山社区居委会只有两名网格员,杨言昌任网格长。疫情期间,人员信息排查是个重要任务,从大年初一起,网格长老杨,就开始了他每天长达20公里的排查之路。在老杨的办公桌上有几张图,都是老杨手绘的,上边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不用的信息,黑色代表自有产权住户,红色代表是租住户……老杨不会用电脑画图,只能用尺子画,一笔一笔画出排查“作战图”。
虽然从部队退役多年,但老杨对自己依然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退伍不褪色,工作再难,也要克服困难完成。同事们也都知道,任何工作交给老杨,就两个字——放心。
孙根德——一人撑起卫生室,坚守基层防疫的“守门人”
沟角社区卫生室只有孙根德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一人承担起卫生室预检分诊、日常消毒以及其他治疗工作,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每位到卫生室看病的居民,孙根德都会叮嘱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并仔细询问其身体情况。如有发烧腹泻等状况,立刻转院观察。
同时,孙根德还要指导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的消毒工作,协助社区居委会对外地返青人员进行排查登记,时时监测居家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因为要兼顾多项工作,孙根德害怕病人有紧急状况找不到他,便把自己手机号打印出来贴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24小时在线。
肖素花——集结防疫“娘子军”,撑起社区联防联控“半边天”
在红岛街道防疫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女战士”,在平日生活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们却更胜须眉,撑起了社区联防联控的“半边天”。肖素花,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
知晓她的人,无不为其竖起大拇指。社区居民居住点分散,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疫情防控面临着更多挑战。作为社区“战疫”的指挥员,肖素花吹响了“集结号”,组建了一支“娘子军”队伍。“娘子军”的精心服务,稳定住了隔离人员的情绪和心态,凝聚了人心,守住了社区主阵地,为社区居民构筑起一层厚厚的堡垒。
李霞——环卫巾帼有担当,做好居民的“卫生委员”
今年51岁的李霞是青岛文阳园林环卫有限公司红岛项目部经理,负责统筹安排红岛街道区域内206名环卫工人的工作。她把红岛的环境美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不管是清扫还是管理团队,她都力争担当好“卫生委员”的职责,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尤其是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李霞除了每天要做好日常的环卫工作之外,还要做好公共环境消杀,为社区配送消毒水等,工作较之前翻了两三倍,但每一份工作她都做得有条不紊。“现在疫情步入常态防控阶段了,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我希望我们的行动能换来居民长久的健康与平安。”李霞说。
韩鹏飞——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战疫中“逆行”的赤子
韩鹏飞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作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后勤保障人员,疫情发生后韩鹏飞就一直奋战在一线,但他始终放心不下社区。后韩北社区成立了“党员冲锋队”,韩鹏飞也要求加入,但因工作特殊性被社区婉拒。“我要把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韩鹏飞不甘心,总是想方设法社区做点事。
在防控前期社区人手不足的时候,他用自家打印机打印了疫情防控明白纸,给街坊邻里发放。他还让妻子带头参加社区防疫志愿队,那段时间,夫妻两个就各自坚守在一线上,两个人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
医护人员、党员先锋、机关干部、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普通居民……在这场战“疫”中,无数像管明、杨言昌、孙根德、肖素花、李霞、韩鹏飞这样的典型人物涌现出来。没有豪言壮语,行动就是最好的誓言,他们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用红岛人的勇敢与担当,守护着我们这个“大家”。
谢谢你们,平凡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