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1年06月04日

到世界去

半岛都市报    2021年06月04日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二12班 贾硕 指导教师:崔洪文 孙鸣浩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如果说,要到世界去,那么世界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怎样到那儿去,这些仍值得思考。
有云“世界之大”,世界可大到无边无际,这是大世界;又语“一花一世界”,世界可是一草一木,这是小世界;电子包裹原子核,无序运动,无止无休,这是微世界。从另一维度看,可见可感的世界是一种世界,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又是另一种世界——精神世界。世界一词,本身就附有一种属性,叫作“多元”。
大世界,从南极到北极,掠过温热,从冰冷至冰冷;从浩瀚星空到深邃海底,掠过熟悉,从未知至未知;从白昼到黑夜,掠过熙攘,从疲倦至疲倦;从远古至如今,掠过时光,从无限至无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怎样去往无垠的世界?走马观花,见过就遗忘,只图开心,一定是不行的;一心牢记目的地,像完成任务一样打卡表示来过,又怎么叫自由?何不这样想:记得目的,而非目的地。畅游人间的目的,跳脱不开“开阔眼界、充实自己”八个字,牢记并去追求,身侧有清风,心中有潇洒,岂不快哉?
小世界,一草一木,一粒种子,一捧泥土,看似小,实则另有乾坤。“有的人走得太快,连灵魂都跟不上了。”小世界是身边包罗万象的细节,走得愈快,错过的越多,灵魂忘记了思考,也渐忘记了躯体的样子。留意观察身边事物的人,往往内心也更强大,走入世界,而不是停滞在表面。正如有的同学对着卷子思量了半天,只想起雨中小草昂首,却不曾见到过山路旁的酸枣树满身荆棘,乃至忽略教室里深浅不一的绿萝长得肆意。到小世界去,要记得弯下腰,用心去与生命对话。
微世界,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密码子,有人志在无穷远处,却忘记了看看自己,就如:寻找光年之外的外星生命,是否应该先给生命下个定义?那么应怎样给生命下定义?地球上生命的标准能否丈量一切?一个生活在南极的人,怎么会料到炎热的赤道也有企鹅。历史无数次证明,人类对未知的猜测难免主观臆断,研究微世界,不正是在研究通往“罗马”大道的路基吗?
怎样去往精神世界?难道是研究心理学?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形成民族文化、世界文明。就个人而言,精神世界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热爱。用一生去追寻、去热爱,有意义,有价值。多少人执着坚守,多少人默默无闻,经历过风雨,看过大千,最终回到本心,坚守本心。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是对脚下土地热爱的坚守;中国妈妈的刻字“中国”是对风雪边境热爱的坚守;千万老师的默默耕耘是对点亮灵魂的热爱的坚守。
如果你看过《海上钢琴师》最后的诀别,你一定记得那双闪亮着光的眼睛,他说:“世界是无限的,而我是有限的,世界是有限的,我就是无限的。”世界之大,世界之小,世界之秘密,都是无限的,正如“诗酒趁年华”,我们应当走出去,去看看;而我们终将回归,最初的地方,有热爱,有坚守。此刻的世界是有限的,而我们,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