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康助老服务中心的墙上,挂满了相亲大会的展板,上面是一对对老人牵手成功后留下的幸福瞬间。
15年,“红娘”薛伟撮合成功了2600多对单身老年人。这个数字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如果放在9万人次的相亲报名数据中,又少得可怜。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数量突破1亿,其中不少为独居老人与孤寡老人。而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包括丧偶或离异的老人在内,中国单身老人的数量占老年人总数的25%~30%,估计有7000多万。
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孤独与苦闷,我们无从知道。但是,跟单身老人打了十几年交道,薛伟听过了太多令人心酸的故事。所以,只要老人们能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她就会全力以赴帮他们去找个伴,“促成一对是一对”。
请听薛伟的讲述——
憋急了,对墙说几句
当红娘,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6年,我40岁,在一家药品公司干经理。有一天,老同学找到我,说他们单位要组织一场老年人相亲会,需要几个报名点。我寻思,多大的事啊,不就接待几个来报名的老人?当场答应了。
好家伙,谁也没想到,报名那天,现场被老年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一统计——3000多人。
打那以后,我们公司渐渐成了单身老人的“据点”,他们不时上门坐坐、聊聊天,等着有人给他们“找对象”。我这人也爱瞎操心,工作之余老琢磨着谁跟谁合适,帮忙撮合撮合。2007年,还真促成了几对,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娘,单身老人一批一批找上门来。
后来,公司效益不好关了,我正准备另找工作,结果好多单身老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没地方去了,怕我不再帮忙介绍了……没办法,我就租了一个门头,做点小生意的同时继续当红娘,这样老人们又有了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在没接触单身老人这个群体以前,根本没法想象有些老人的生活过得多艰难、无助、绝望——
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老伴去世了,两个女儿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外地。认识我之后,经常找我聊天,跟我说,“我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有时候一个星期不说一句话。憋急了,就对着墙说几句。”
有位80多岁的大爷,四个儿子,老伴去世后跟小儿子住。夏天跟孩子住一起不方便,他就出去租了个房。有段时间没见到他,一打听才知道生病了。我去看他,发现屋里有两只大苍蝇,嗡嗡地乱飞。我下意识地随手拿起块布想打死它们,没想到老人赶紧制止了我,说:“别打别打,这是我养的。我一个人太寂寞了,养只苍蝇还有点儿动静。”
这些听了让人心酸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老人不可能去跟子女说。很多单身老人想找个老伴,就是想找个能陪自己说话的人。这种情感上的需求,再孝顺的子女恐怕也替代不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活需求。60岁的李大哥老伴去世四年了,一直自己一个人住,本来不想再找老伴了。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突然感觉下半身不能动了。当时手机在客厅充电,他只能咬着牙用被子裹住自己,滚到地下,然后爬到客厅,才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身体好了之后,他就来我这报名了。
子女一开始不能理解,李大哥拍了桌子,“你们能24小时陪着我?我就是要找个关键时刻能给我打120的人!”
人老了,生活上尤其需要照料。但是现在年轻人、中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对父母难免照顾不过来,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跟很多独居的单身老人聊天,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习惯,就是晚上睡觉不敢反锁门。有个大爷跟我说,他的邻居是个独居老太太,有一天突然中风摔倒了,门被她反锁,子女去了拿着钥匙开不开门,最后找人从厨房破窗进的屋。
你说单身老人应不应该找个伴儿?应该,而且是“刚需”。
要面子还是要日子
大多数单身老人找老伴,无外乎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得人品好。人品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身体得好,否则一进门就得伺候病号。毕竟认识时间短,没有感情基础。
还得能聊得来,否则一开口把人堵得喘不动气,那也不行。谁这么大年纪了还去找气受?性格都形成六七十年了,磨合起来成本太高,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再就是房子。两个老人走到一起,都希望有个共同的独立生活空间,不愿意跟对方的子女生活在一起。
68岁的李大姐曾经相中了一个单身老人,对方老实忠厚,跟儿子一起住,房子要留给儿子结婚。李大姐的老房征收后也是跟女儿一起生活,所以就没有“两个人的空间”,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不过,也有些单身老人把经济条件看得太重,其中以女性较多。有的提出来,“我的退休工资就低,不能找个比我还低的”;一些条件好的也提出来,“我可不想找个比我退休金低的”。
她们没想明白,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相亲队伍中男女老人的性别比例为1:3,本来男性就少,上哪去找那么多条件好的?
遇到择偶条件不切实际的,我就忍不住打击打击她们。前几年有个大姐,跟我提了一大堆条件,还必须得是有房有车的。我直截了当告诉她,如果不降条件,你在我这里找不上。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但凡是相亲成功的,双方要求都不高,心里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一到周末相亲会,我就找那些成功的老人分享经验,告诉大家他们为什么成了,人家怎么过的,老头怎么对待老太太的,老太太怎么照顾老头的。
曾经有个长得不错的大姐,打扮得也很精致,想找个知冷知热、生病有人倒水的人。我给她介绍了一个大哥,条件相当,但是长相很一般。两人相处了几次,大姐对大哥其他方面还算满意,就是颜值上过不了关。大姐跟我说,“我得回家考虑一下,是要面子还是要日子”。
半个月以后,大姐想通了,她选择要“日子”。两个人在一起过得很好,后来两人相继生病,都是互相扶持,不离不弃。
还有多少时间去揣摩
跟老人们天天打交道,挺有意思的。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比如男方喜欢找长得好看的、脾气好的,退休金低也无所谓,女方有儿子的就不受欢迎。
我问,为什么不喜欢带儿子的?人家都成家立业了。他们告诉我,两个老人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回家各自跟儿女一说,各自孩子都向着自己爹妈,万一女方儿子脾气不好,动手打我怎么办?
当了这么多年红娘,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老人不会谈恋爱。在他们年轻的那个年代,大多是媒妁之言,没怎么谈过恋爱,条件合适就直奔婚姻。
现在很多老人相处没几天,遇到点小事就拉倒了。到我这里一说,无非就是女方想试探试探男方,可男方就是看不懂。或者一方无意中经常提到以前的老伴,让对方不舒服,而自己却不以为然。我就得两头说和,教他们怎么去谈恋爱。比如,没事多打电话关心关心对方,两个人多出去玩玩,增加感情。
当然,两个人在一起最难得的是真诚相待。我经常跟老人们讲,你还有多少时间去互相揣摩?你防着我,我防着你,怎么能过好日子?
有位大爷跟一位老太太生活后,家里的柜子天天挂着锁。老太太很委屈,找我诉苦。我说,如果不是真心跟你过日子,那就赶紧撤,这么大年纪了,还让自己憋屈干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子女反对父母再找老伴的少了。子女们都明白,父母找了老伴,也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反对的理由,多数跟财产和情感上无法接受有关。
财产方面,一般在牵线的时候我就提醒老人们,一定要提前处理好财产分配。我也会劝老人,百年之后,你能把房子带走吗?是不是还得留给你的孩子?作为老来伴,你既没给对方带过孩子,也没替人家赡养过老人,人家为什么要把房子留给你的孩子?所以,各自财产留给各自的孩子,是最省心的做法。
情感上无法接受父母找老伴的,大多数是女儿,不接受父亲找一个人来代替自己的母亲。
69岁的王大哥丧偶三年,我给他介绍了58岁的徐姐。两位老人相处得很好,但是王大哥的女儿一直反对,对徐姐横眉冷对。徐姐都要打退堂鼓了,突然有一天王大哥脑供血不足晕倒住院,陪床照顾都是徐姐忙前忙后,终于把王大哥的女儿感化了。
我常常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夫妻二人也总有一个人会先走。剩下的那个,将会怎么度过余生?所以,我们要善待老人,尤其是单身父母。单身的老人们,也请善待自己,大胆地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