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秀街道墨香郡社区居民修巧玲。

热心参加社区活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通讯员 王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修巧玲是即墨区环秀街道墨香郡社区的居民,是一名退休的高级教师,同时也是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她积极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投身到各类社区志愿服务中。她是一个好儿媳,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婆婆;她躬身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表率,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人,以普通人身份书写出人生的不平凡。
化身“多面手”,热心社区公益事业
修巧玲2015年入住墨香郡小区,多年来她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常为小区的大小事务操心,在平凡的生活中践行着一份为人民服务、处处彰显先进本色的承诺。生活在一个小区,居民间难免在日常中出现磕碰,修巧玲一直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耐心地与居民沟通和交流,探讨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她,可修巧玲一点都没有气馁,反而一次次上门,用自己的耐心和诚心,化解了很多邻里间的矛盾。“小区有两户住上下楼的居民,因为噪音问题发生了很多不愉快,后来两家矛盾愈演愈烈,常常争吵。”修巧玲就一次次到两家了解情况,耐心地沟通调解。“谁家都有小孩,尤其是小点儿的孩子,大人再怎么告诫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就不出声音。”修巧玲告诉他们,远亲不如近邻,很多事情要各让一步,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这样任何问题就有解决的方法。
经过修巧玲的说和双方商量了一个折中的做法——休息时间一定确保安静,非休息时间可以让孩子蹦跶一下,双方各退一步。“在矛盾初期帮助他们解决矛盾,那么邻里的矛盾就会少很多。”修巧玲说。
不仅在化解邻里矛盾上尽心尽力,修巧玲更是社区里的志愿者,用爱和专业播撒教育的种子。作为一名退休教师,闲不住的修巧玲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私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社区党支部会议上,修巧玲向年轻人讲述红色故事、党史理论,帮助他们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冬至将至,社区党员和群众聚在一起包饺子,修巧玲作为年长的巧手大姐,热情地教年轻人包饺子;墨香郡社区曾经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修巧玲化身志愿者,看护小区里的孩子写作业;每逢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修巧玲是传统文化的宣讲员,为社区小朋友讲解节日的美丽传说,让他们享受了一场场中国文化的盛宴;在社区开设的家长课堂中,修巧玲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与小区的家长朋友分享培养孩子的经验,指导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上存在的难题,为好家风好家教在社区落地生根做出自己的贡献。
凡是社区需要的地方,修巧玲总是冲在最前面。疫情期间,修巧玲第一个响应社区号召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摸底排查、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区筑牢安全防线。“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应该站出来。我爱这座城市,也是我的家。”修巧玲说。由于修巧玲一直发挥着老党员的“余热”,2019她被评为了即墨区“好人之星”。
悉心照顾婆婆,以身作则诠释孝道
作为家中的大儿媳,修巧玲以身作则,亲自为婆婆做饭、洗衣、铺床、叠被、剪指甲、理发,把高龄的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婆婆晚年生活幸福,她把主卧留给了婆婆居住,以便老人每天都能晒到充足的太阳;婆婆生前因为牙龈萎缩,牙齿脱落后只能吃柔软易咀嚼的食物,她一天三顿给老人单独做饭,变着花样让老人吃上可口美味的饭菜;忙完家务之后,她常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给婆婆讲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婆婆注重穿衣打扮,她就经常打车带着老人逛服装市场添置新衣。“婆婆岁数大了,很不容易,我就把她当成我的亲娘一样来照顾,绝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修巧玲说道。
2019年婆婆说自己耳朵疼嗓子不舒服,修巧玲不敢怠慢,带着婆婆去即墨和青岛的医院就诊,后来老人确诊淋巴瘤。因年龄大,医生不建议手术治疗,只能选择化疗。于是,每个月陪老人化疗的重任落到了修巧玲的肩上。老人住院期间,她事事亲力亲为,把婆婆照顾得细致入微,一点一滴护士们都看在眼里。医院的医生都说:“刚开始一直都不知道修阿姨是儿媳妇,都以为是老人的女儿,她用行动证明了好媳妇就在我们身边。”
在接受化疗期间,老人出现呕吐、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的情况,修巧玲就每天换着花样给老人做早餐,每天都会给她擦拭身体、按摩。由于修巧玲的精心照料,老人89岁安详辞世。可以说,修巧玲三十多年默默付出,谱写了一段人人称颂的婆媳佳话,用真心诠释了孝与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她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分别于2017和2018年度获得了环秀街道“好媳妇”的荣誉称号。
退休不褪色,躬身践行“活到老学到老”
修巧玲1982年毕业于青岛师范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温泉中心小学教书育人,曾经在即墨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荣获过即墨区优秀教师、即墨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出过青岛市市级公开课,撰写过多篇省、市、区级获奖及发表论文。
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她一直坚持学习、手不释卷,即使退休之后也没有放松学习的步伐。在她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库,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修巧玲的家里,最多的便是书,随意翻开一本,上面总能看到勾画的痕迹,这是她认真学习过的印记。作为一名老教师,阅读儿童文学、国学经典、专业书籍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此外,修巧玲还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忠实“粉丝”。自平台上线以来,她便沉迷其中,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点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听着最新的要闻播报,开启新一天的生活,并且她还养成了答题做笔记的习惯,遇到答错或拿不准的题,把正确答案抄下来,整理成册,没事拿起来翻一翻。
在修巧玲的带领下,她的家人也都热爱学习。她母亲生前每天看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丈夫喜欢看《山海经》《世说新语》《史记》等古典文学名著;女儿从小酷爱读书学习,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大学本科毕业也从事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郁学习氛围的家庭,在2021年度青岛市寻找“最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活动中,被评为“最美书香家庭”。
修巧玲就是这样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时刻传递正能量的人,“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发光发热,尽自己余生所能做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修巧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