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05月19日

 

半岛都市报    2023年05月19日

优化布局流程“省力”。“就诊排长队,检查跑断腿”是群众投诉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对此即墨区人民医院以新门诊楼启用为契机,有效疏解老门诊就诊人流,显著优化门诊功能布局,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以病人为中心,设置一站式自助服务设施,努力让科技多代步,患者少跑腿,群众就医环境大为改善。努力把新门诊楼打造成以妇科、产科、儿童保健门诊为主的即墨妇儿中心。
开通线上医院“省事”。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线上多沟通、线下少接触,提高服务效率,是近年来我院深化医疗服务改革的重点事项之一。特别在疫情期间,及时开通互联网医院,患者通过手机登录后,即可在线进行图文问诊或视频问诊,实现“有病不用去医院,在家就能看医生,药品邮寄到家”全流程无接触就医体验,该项服务一经推广,迅速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央视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关注,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创优服务模式,让群众更舒心
实施预住院和DRG模式减负担。2022年,作为青岛市首批DRG付费18家试点医院之一,即墨区人民医院开展“预住院”模式,患者可先检查后住院,选项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支付,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实施DRG模式以来,通过管理理念、模式的转变,优化病种结构、资源配置、治疗路径,改变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实现了“三降一升一盈余”,2022年1~8月,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患者个人负担明显下降,体现治疗难度的CMI指数(病例组合指数)上升,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
开通投诉热线解难题。变“被动整改”为“主动服务”,开通“院长热线”并成立“满意度提升工作专班”,在接到患者投诉建议后,医院将及时建立工作台账,逐项分解到各诊疗科室进行专业解答,第一时间回复患者,切实满足患者合理就医诉求。对患者投诉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医院坚持问题导向,从提升就医体验和优化医疗服务双重视角出发,第一时间明确责任科室及整改期限。对矛盾纠纷复杂、整改难度较大的棘手问题,由院领导亲自挂帅、认领包办、统筹推进,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切实提升群众就医就诊满意度。
推进医联体下沉服务。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综合优势,探索创新医联体建设。在与全区17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性推出“医诊还乡”大型义诊活动,以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到籍贯所在乡镇下乡的即医模式,带动即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活动推广以来,累计举办大型义诊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帮助基层卫生院新成立5个专科,开展手术200余台,培训100余场。

  定制特殊方式,让群众更暖心
建设老年友善医院。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开通一条24小时电话预约挂号等服务,解决老年人在智能化就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院内开设老年门诊、老年病房,提供专科康复、安宁疗护等多种适老服务,增设专人导诊、专人陪检等老龄化就医通道,方便老年人就医就诊。此外,医院积极探索推广老年人居家医疗新模式,提升老年群体居家就医体验,荣获首批“青岛市老年友善医院”。
引进第三方陪检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面临严守院感防护底线和满足群众日常就医需求双重挑战。针对“入院陪护家属名额少、就医流程不熟悉、老年入院病患照护难”等问题,该院推动各科室就诊流程再造,积极引进第三方运送陪检团队,为住院病人提供各项陪检就诊服务,累计解决问题1.01万起,最大限度满足住院患者看病难的问题,该项服务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推广“一站式”诊治。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逐渐增高,在面对疾病困扰时,更渴望能有一支专业、权威、资深的医生团队给予综合诊断。为此,医院在接诊疑难杂症时第一时间成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由各领域资深专家与患者面对面,共同研讨科学研判,最大能力范围内提供科学诊疗方案,打破学科壁垒,让患者就医少跑腿、检查快、多省心。
市民王女士在查体时发现肺部有一个8毫米大小的结节,内心非常害怕,专程到即墨区人民医院肺小结节门诊。心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科、影像科的4位专家详细了解其病史,针对病情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讨论,并综合各科意见为王女士制定了精准、详细、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各科专家围着一个病人“转”的就医体验让她倍感安心,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看病“最多跑一次”的便捷以及专家们的专业、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