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祥强和吴进芳两口子,每天都会在营口路海鲜市场门前这条路上走100多趟。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毛梓权
进入夏天的岛城,气温逐步攀升。“吃嘎啦,哈啤酒”,独属于青岛人的夏夜生活方式已然开启,营口路海鲜市场周边的啤酒屋的人气也愈加火热。美妙的夜生活结束之后,渐渐安静下来的街道显出几分脏乱。凌晨天还不亮,这条街的“守护者”——赵祥强和吴进芳夫妻俩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
三年如一日,“守住”一条路
13日凌晨3点多,太阳和岛城的居民都还在沉睡,马路上偶有一处车灯划过。在威海路的职工宿舍,赵祥强和吴进芳的小家亮起了灯,在黑夜里格外耀眼。
穿过拥挤的巷子,一栋老式五层楼房里,楼房上的墙皮已经有点掉落。赵祥强和吴进芳的家在一楼,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厅一卧一厨一卫。客厅水泥地面上贴的地板革已经有些翘角,一台老旧的台式风扇在桌面上摇着头,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一张一米的小床摆放在客厅一角,这里是赵祥强睡觉的地方。记者看到,床单下露出了一张板子的一角。“这是老赵捡了个硬板子,铺在原来的小床上加宽、加长,这样有时候儿子跟着他睡,还能睡得开。”记者在聊天中得知,他们的家具多数都是捡来的。但在不大的空间里,他们还养了两箱小鱼,“老赵爱养鱼,前不久刚添了一箱小鱼。”吴进芳笑着说。
卧室摆了一张上下床,上床堆满了包裹和衣服,下床铺着黄色小雏菊的床单,一个黄色的玩具抱枕横在床头充当枕头。“这是别人不要的床,老赵搬回来组装了一下,就成了我们娘俩平时睡觉的地方。”他们的儿子还在熟睡中,夫妻俩已经起床收拾。
“今年刚把小儿子从临沂老家接过来上幼儿园小班,他睡觉挺沉的,一觉睡到天亮,我们也能放心去干活。刚来那会儿,哭着闹着怎么也不肯上幼儿园,过了两个星期就慢慢适应了。”吴进芳看着儿子悄声说。吴进芳今年35岁,丈夫赵祥强今年37岁,他们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今年在老家那边上六年级了,我女儿很懂事听话,儿子调皮一点,怕爷爷奶奶管不住他,我们就把他接过来了。”就这样,趁着与记者闲聊的间隙,赵祥强和吴进芳已经拿好扫地装备,往台东八路他们负责的路段走去。
一天两万步,打扫上百趟
在台东八路路灯的映照下,一家啤酒屋刚走了最后一桌客人,老板拖着地,准备关店回家休息。目之所及,十几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堆得满满的,道路上,散落着啤酒瓶碎片、烟头、垃圾袋……
台东八路上,威海路至大名路之间这个路段,就是赵祥强和吴进芳负责清扫的路段。“我们三四点钟会进行第一遍普扫,我用大扫帚这样挨着扫,扫成堆,我妻子跟在我身后用小扫帚将垃圾扫进垃圾袋,垃圾袋满了再倒进垃圾箱里。因为这边餐饮店比较多,地上有油渍我们扫是没法扫净的,我们普扫完之后就会有刷地车过来清洗路面。六七点钟清洗完,我们就会回家叫孩子起床,吃个早饭,送他去上学。七点多我们再回到街上巡检,干到中午12点,能休息一个小时。下午4点多的时候,人会慢慢多起来,我们巡检也更频繁。6点多我们就下班了。”赵祥强说。
4点15分左右,天上突然降下疾雨,密集的雨点将两人和同事赶到了居民楼下商铺的台阶上。三人看着地面聊了起来,他们是不喜欢下雨的。好在只有10分钟左右,雨就停了。赵祥强和吴进芳立马拿起工具,继续清扫。地面被雨滴淋湿,垃圾紧贴在地面上,加大了夫妻俩的工作难度。见扫帚已经扫不起来,他们便用垃圾钳夹起湿漉漉的垃圾。“下雨了,这个路面难扫,特别是瓜子皮和碎纸花。但也不能马虎,难扫的我们就用垃圾钳子夹,一点垃圾也不能留。”赵祥强边干边说。
就这样一寸又一寸地推进,这条路逐渐变得干净整洁。两个多小时的工作,记者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问他们饿不饿,吴进芳说,“我们早都习惯了,不饿。”
临近中午,太阳还不算毒辣,但赵祥强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后背的衣服也印出了一片汗渍。回到家,赵祥强立马打开风扇,站在风扇前凉快着。中午的休息时间仅有一个小时,简单吃个午饭,夫妻俩来不及眯一会,就继续去扫垃圾了。
一天下来,这条150多米、200步就能走完的路,他们却要来来回回走100多趟,足足2万多步。
两次选择青岛,守护网红地标
“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就到过青岛,当时是负责台东的环境卫生。”赵祥强说,“我们老家是个县,赚不着什么钱,听朋友说来青岛这边能赚到钱,我们就来了。经朋友介绍,我们进了青岛城发物业当环卫工。”但干了不到一年,夫妻俩就回了老家。“当时我们的大女儿才像小儿子这么大,上幼儿园小班,那时网络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很少能往家里打视频电话,离开女儿,天天思念,最后还是回去了。”
到2020年,夫妻俩又回到青岛,刚离开家的时候,小儿子年纪还很小,“虽然不怎么回老家,但我们会常和家人视频,一开始视频儿子还接,后来一视频他就藏起来,和我们也生疏了。我一回家,他离我可远了,都不认识我了。”说到这里,吴进芳湿了眼眶,“我们那边是农村,没有什么发展机会,所以我们干脆把儿子带来,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现在夫妻俩一人一月能拿3000元左右。“平时我们很节俭,也没有什么支出,住处是免费的。最大的支出就是儿子上学,一个月学费加上饭钱,他的开销在1100元左右。”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尽管如此,吴进芳表示会一直让儿子在这里接受教育。
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夫妻俩知道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家里老人都70多岁了,我们得养老,两个孩子也都得靠着我们赚钱。”
据青岛城发智慧城市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台东和南山区域的负责人王广辉介绍,赵祥强夫妻二人在环卫工人里面算年轻力壮的。“这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营口路也日渐红火,营口路海鲜市场也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进入夏季,附近啤酒屋的生意愈加火热,环卫的压力也比之前更大了,所以我们就安排了他们负责这片区域。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这片的卫生也有了保障。”
台东的主干道上,每天洒水车和扫地车会交替上岗,进行清扫。但在支路上,都是由像赵祥强和吴进芳这样的环卫工在守护着。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顶着烈日,迎着寒风,早出晚归,在每一条路上巡视、劳作,他们是都市烟火气背后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