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姮
通讯员 苟欣
服务供需不平衡,资源统筹利用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洛阳路街道周口路社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红色合伙人”机制,不仅实现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社区服务,还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将来这个阵地投入使用之后,居民们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社区也可以为居民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目前多功能厅、党建活动室、小型健身房都在打造当中。”6月9日上午,洛阳路街道周口路社区用房改造现场,社区党委书记李静正在向记者介绍施工进展和规划布局。
周口路社区成立于2014年12月,下辖4个小区,户籍人口1万余人。社区刚成立时,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将闫家山村396号打造成社区文化阵地,免费给居民使用。如今,狭小的活动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居民日常文化需求。
今年,社区在舞阳路7号腾出13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准备开辟党群服务新阵地,但是社区办公用房装修补助经费还未到位,怎么筹措装修经费?李静首先想到了中建中合建设有限公司。年初,该公司在周口路社区的帮助下,顺利申请组建党支部,而他们也正想打造一处党建活动基地,双方一拍即合,由中建中合建设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周口路社区用房建设改造顺利进行。
这是周口路社区探索“党建引领+红色合伙人”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李静说:“周口路社区目前已签约‘红色合伙人’14家,其中涉及公益、养老、环境治理等多种生活服务。6月底我们即将组织一场‘迎七一’朗诵大会,为辖区红色合伙人搭建一个互相认识、交流的平台,以党建带动共建。”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需要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如何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决定了治理成色。
“自从有了‘红色合伙人’,我们小区的环境大为改善。”周口路社区舞阳路8号院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道。
去年,周口路社区引入“红色合伙人”——海润集团,出资对舞阳路8号院进行改造,今年1月份改造完成。经过重新铺设地下管网、硬化路面、拆除违建等一系列改造工程,昔日脏乱差的小院已被粉刷一新,一角处的空地还安装了健身器材,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们幸福感愈加强烈。
现在,“红色合伙人”已成为周口路社区共建发展新治理模式的关键热词。他们就像一根红丝带,连起了社区居民们的心,与社区在共筑共建中实现“双向奔赴”,居民享受了更专业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提升了社会影响,社区则强化了精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