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今年71岁,与儿子一家住在市北区合肥路某小区。
8月10日是周四,赵平的儿子和儿媳去外地出差还没回青岛,10岁的孙子嚷着要去崂山区同兴路上一家烧烤店吃饭。
“自从淄博烧烤火了之后,我们一家去同兴路上的这家烧烤店吃过两次,感觉口味很好。”赵平说,“孙子很喜欢那个口味,时常惦记着。”
赵平告诉记者,孙子给出差的儿媳打了电话,儿媳在电话中同意了孙子的要求,“她让我们出门打个出租车,两人去吃即可。”于是,爷孙俩就出门了。
“出家门到小区门口时,大约是下午6时。”赵平说,“走到小区门外的合肥路上,我就和孩子站在路边等出租车。”
赵平和孙子很少单独出门打出租车,以往多是由儿子或儿媳驾驶私家车出行,平时乘坐公交车出行也很少。从小区到烧烤店并没有合适的公交车线路可乘坐,加上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叫网约车,在爷孙俩看来,最有效的出行方式就是乘坐出租车。就这样,爷孙俩选择站在路边,等待出租车到来。
在赵平的印象里,多年前的青岛,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巡游出租车,车身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等,车顶冠有“TAXI”标识牌。
“原来走在路上,身边不停穿梭着出租车,挥挥手就停在身边了。”在赵平的印象里,“甚至有些出租车见有人招手,争先恐后往乘客身边停。”
爷孙俩站在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街头,翘首等待出租车的到来,但是等了数分钟并没有发现出租车的身影。
“等了10多分钟,终于发现一辆绿色出租车从远处驶来,当这辆出租车离我们越来越近时,才发现车里坐着乘客。”于是,赵平有些“失望”地目送出租车驶离。
太阳还未落山,高温让爷孙俩和其他或站立路边等车或沿路行走的市民额头冒汗。
赵平一边用手抹掉额头的汗水,一边翘首等待出租车的到来,“又等了大约5分钟,一辆出租车由远而近,这辆出租车和上一辆一样,有客。”
此时,爷孙俩已在路边等候了超过15分钟。
好动的孩子已经按捺不住,他们选择开始打车的位置往前走,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到另一条路上打车。
在另一条路上,爷孙俩同样没有见来出租车,高温、高湿让他们汗流浃背。老人急了,孩子也急了。孩子一个劲嚷着发泄不满。
“到另一条路上后,情况并没有改观,出租车仍旧很少见。又过了近20分钟,终于有一辆出租车驶来了,但这辆车上仍然有乘客。”正在赵平再次失望时,这辆出租车停在了离他们不远处,车上乘客打开车门下了车。爷孙二人难掩激动心情,赶忙跑过去上了车。
此时,已是下午6时42分,爷孙俩从打车到乘车,已经在路边等了整整40分钟。
“考虑过晚高峰不好打车,没想到用了40分钟才打到车。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带着孙子去吃烧烤的好心情全被影响了。”赵平无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