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市场已完成主体施工,计划10月份竣工,现已有65家辣椒协会企业签署购买商铺协议;香辛料文化展馆、香辛料大数据中心、交易展厅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年底全面完工……随着主体钢结构顺利封顶,位于胶州市胶莱街道的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一期工程进入了收尾阶段。
“胶州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干制辣椒集散地,整个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我们希望能够立足上合示范区,联合辣椒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以及香辛料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发展香辛料进出口贸易,推进我国和上合组织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展销深度合作。”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项目负责人刘雷说。
走进位于胶州市胶莱街道的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项目现场,3个地块的10栋大楼已“雏形显现”,项目一期全面封顶,现场工人正加紧推进装饰装修等工序。据悉,该项目将立足本土辣椒等特色产业,打造国家级香辛料交易平台及定价中心。
项目由青岛上合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占地面积1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约240亩,主要建设辣椒交易中心、冷链仓储中心、香辛料文化展馆、香辛料大数据中心、交易展厅等。
“2022年,胶州市辣椒产品交易量约100万吨,交易总额达到160亿元。”胶莱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胶州市虽不是传统的辣椒主产区,却是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在辣椒行业,胶州市虽不是传统的辣椒主产区,却是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业内也一直有着“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胶州”的说法。胶州市胶莱街道以建设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为契机,计划挖潜胶州本地头部企业,联合共建集辣椒种业、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蜂王型”辣椒集团,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平台。
胶州的辣椒产业起步于1964年。1978年,胶州市被山东省政府正式确定为山东省辣椒生产出口基地。20世纪90年代,胶州市辣椒年种植面积最多达到近15万亩,其庞大的种植规模和优良的品种吸引了河南、河北、天津、新疆、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区)所属的区市来参观学习并引种。
当时,省内外很多辣椒产区使用胶州生产的辣椒种子,收获的干辣椒多数又运回胶州市销售、加工、出口,辣椒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交易平台的诞生。1986年,于家村辣椒交易市场正式建立,到90年代后期,胶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型干制辣椒加工交易集散地。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于家村辣椒交易市场辐射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出口市场更是覆盖了世界主要辣椒消费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辣椒产业的重要地标,年交易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2011年,胶州市获得“中国辣椒加工和贸易产业基地”称号。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辣椒产业发展,胶州市胶莱街道按照“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发展思路,站在“全域上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把辣椒产业纳入《上合新区六大地标产业“聚优培强、破局成势”攻坚行动方案》中,以建设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为契机,挖潜胶州本地头部企业,联合共建集辣椒种业、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蜂王型”辣椒集团,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平台。
胶州市以“国际定价”“跨境农业”“产销全球”为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定价权的上合(青岛)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采用预售(预采)交易、点价交易、单向竞价交易等先进交易模式深度赋能香辛料产业;升级“国内飞地辣椒”供给为“上合跨境辣椒”供给模式,到2025年底在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5个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种植规模1万公顷以上;以上合组织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全球级会展为契机,立足“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优势,构建现代冷链物流流通体系,高质量打造国际辣椒品牌,推动胶州辣椒产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不只是辣椒产业,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虹吸效应,胶莱街道正推动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线上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定价权的上合(青岛)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采用预售(预采)交易、点价交易、单向竞价交易等先进交易模式深度赋能辣椒、芝麻、胡椒、八角等香辛料产业。同时,创新贸易发展模式,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上合香辛料(辣椒)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提升应对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
姜淼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