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通讯员 王超
“每次到卫生院或者卫生室看病拿药,大夫的说话语气和服务态度,让人心里感觉舒服和踏实。”家住棘洪滩街道的刘先生说出了自己在“家门口”就医的感受。在棘洪滩街道卫生院,记者发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还是患者就医感受的改变,棘洪滩街道卫生院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这些努力,从卫生院今年推进的活动和服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艾进万家”创建活动,通过艾灸体验、自我治疗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艾灸知识与使用方法,提升了居民中医健康养生意识;“两院一体”照护服务,以呼吸病专科、中医、理疗等科室为支撑,推出以“慢阻肺康复”“中医养生康复”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打造长期照护服务和居家养老专业化医养服务体系;依托37°母婴关爱中心为育龄妇女和0~3岁婴幼家庭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三高一慢”医防融合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居民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期间,卫生院还围绕健康促进“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通过长期外聘三级医院坐诊专家,以及医共体医联体医院对口支援医师、卫生院家庭医生等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涌现出多名优秀医师,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棘洪滩街道卫生院主治医师 徐扬扬
把多一点的时间留给了方寸诊室
“祁大爷,这个降压药您记得按时吃,平时一定得注意自己的饮食啊。”这是早晨一上班徐扬扬接待的第五位患者,许多患者一大早就来到棘洪滩街道卫生院找徐扬扬看病。自从入职棘洪滩街道卫生院,徐扬扬扎根基层,长期坚持奋战在临床一线,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注重医疗知识的更新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受周边社区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36岁的徐扬扬是棘洪滩街道卫生院的主治医师,也是家庭医生团队长,从事全科诊疗工作十余年了。她技术精湛,工作兢兢业业,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慢阻肺防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徐扬扬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长,积极开展入户诊疗服务,为所负责区域的居民建立专属微信群,一天24小时及时回复居民病情及用药问题,经常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居民家中普及健康知识,与居民谈心、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同时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专属健康方案进行健康指导。
把多一点的时间留给了方寸诊室,把多一点的温情留给了就诊患者。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徐扬扬毋庸置疑是合格的,她用热情周到、脚踏实地、守拙勤恳的精神打造了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乡亲们信赖的贴心人。
棘洪滩街道卫生院全科医生 袁延奎
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袁延奎是棘洪滩街道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初心与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在临床工作中,袁延奎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记得在一次值夜班时,半夜有一个胸痛的女患者就诊,在询问病情过程中疑似心肌梗塞,他迅速推过心电图机在诊室给患者做了一个心电图,然后上传给了城阳人民医院的“胸痛群”,经诊断确诊为心肌埂塞。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进行治疗,将有生命危险,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同意介入治疗后,城阳人民医院提前准备,为患者争取了救治时间。通过这件事,他更加坚信了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光荣的白衣使者,就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兢兢业业的态度,恪尽职守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的行动,在青春不止梦想不息的道路上,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袁延奎说道。
中华埠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 闫巧
28年扎根基层守护乡亲健康
今年49岁的闫巧是棘洪滩街道中华埠社区卫生室的一名医生,从医28年,她是居民心中最信赖的“闫大夫”,守望着一方安康。
闫巧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让她立志从医。1995年她从青岛卫校毕业后,正式开始跟随父亲一起行医。2011年棘洪滩中华埠社区成立了城阳区第一家集体卫生室,她有幸加入。为了尽快摸清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她几乎走遍了中华埠社区的每个角落,居民的健康状况时刻挂在她的心上。社区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卫以来,除了看病,她还常常组织社区的健康教育讲座、义诊活动,组建慢病管理小组,为慢病患者提供慢病随访,她还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观念,帮助他们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这些年来,她的真诚、亲切的态度让居民倍感温暖,2015年闫巧被评为“青岛市最美乡村医生”。
2022年,闫巧经历了三次子宫肌瘤微创手术,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患者的关心和工作的热情。她深知作为乡村医生,自己的责任是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因此即使手术后需要休养,她仍是在最短时间内回到了卫生室。她知道,有很多居民需要她的帮助,她不愿意让他们失望。除了子宫肌瘤的手术,闫巧还面临着腰椎膨出的问题。腰椎膨出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和疼痛,但她从未因此而停止坐诊工作,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前往社区卫生室开诊。虽然在坐诊时腰疼难忍,但她总是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尽力为乡亲们提供最好的医疗帮助。
后海西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 张平
奔走在乡村的健康“守门人”
棘洪滩街道后海西社区卫生室,有位有口皆碑的乡村医生,她名叫张平,今年46岁了。张平毕业于山东省卫生学校,从那时起,便坚定地选择了乡村医生这条道路,默默地承担起为后海西社区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
作为一名一体化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张平的工作职责远超过普通社区卫生室医生的范畴。他不仅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必须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包括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然而,张平始终坚持用心服务,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张平在工作中不仅展现出过硬的医学技能,更展现出高尚的医德。面对每一位患者,她总是热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医学知识,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配合治疗。此外,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诊活动,为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张平深知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因此在后海西社区,她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培训,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引导居民正确使用药物、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一直以来张平都对乡村医生这个职业怀有极高的热情和敬畏之心。她相信乡村医生工作是一项光荣而有意义的事业,因为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父老乡亲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让他们享受到足够的健康保障。她也将秉持着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坚定地把乡村医生工作视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