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09月04日

送1个月外卖是场自我教育

体验着,温暖着,记录着……青岛籍临沂大学教师邢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半岛都市报    2023年09月04日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玉凡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临沂大学文学院教师邢斌分享自己送外卖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邢斌向半岛全媒体记者表示,2022年12月底,他花9000元购买了一辆摩托,体验了为期一个月的外卖员生活,直到今年大年初一送完最后一单。他一共送了2000多单,平均每天骑摩托210公里,毛收入7000多元。
2023年8月底,邢斌在“东夷书院”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中分享了这段经历,主办方将其自述文章《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发布至社交平台后引起热议。9月3日,半岛全媒体记者与邢斌展开对话,谈到“家乡青岛”“中国当代诗歌”等话题,邢斌娓娓道来。对于此次经历引发的反响,邢斌直言“没想到”。
“(送外卖)这个事情是比较有文学性的,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提高我自己。”邢斌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邢斌,1976年12月出生,山东青岛人,2003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毕业后赴临沂大学工作,讲师。目前主要承担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在《新文学评论》《百家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出版著作2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诗歌。

“一个月瘦了6公斤” 
记者:您当初是什么契机想到做外卖员?
邢斌: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以此打亮我对现实生活的感性。我跟孩子商量好了,一块去做这个事情,体验一下外卖员的生活。我女儿读大三,她也做了四五天(外卖员),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小孩,不可能跑这么长时间,我就让她体验了体验,我决定自己体验够一个月。
记者:送外卖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困难和挑战?
邢斌:临沂这边有很多老楼,没有电梯,我需要爬楼梯送餐。有的新建小区特别大,里面有40多栋楼,找到顾客所在的楼号非常困难,需要来来回回反复查找。大部分小区不允许外卖车进去,必须步行去送餐。一个月,我送了2000多单,接触了几百个商家,敲响了2000多个房门。平均下来,每天骑摩托210公里、步行32000步、爬110层楼。所以我那个月微信运动里每天都是步行最多的,一个月瘦了6公斤。
在体验时,肉体受罪是一方面,熟人都不知道我当时在干这个,只有我们小区的保安知道。他们天天见我早出晚归半夜回来,不让我进。我说我是业主;他们骑车跟着我到楼下看我上楼,说你送外卖都能在这儿买起房,是个人物。

温暖瞬间打动人心
记者:一个月下来收入如何?
邢斌:这个月综合算下来,每小时收入10元是常态,每小时收入20元是极限,一个月下来,共计毛收入7000多元。
记者: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经历?
邢斌:有几次,差点就被人认出来了。一次是在万达,我取餐的时候,旁边有一对小情侣说,那个送外卖的说话好像邢老师啊。我心想肯定是爱听我课的好孩子。还有一次,我半夜送螺蛳粉,开门的男士穿着内衣,他是我的前同事。我认出了他,他肯定没认出我,我戴着头盔。
我更愿意回忆起温暖的瞬间。有三个人真诚地感谢过我。一个是搬迁小区古城社区的一位女士。她说半夜里孩子想吃馄饨,天这么冷谢谢我专程送来。后来我发现她又打赏了我2块钱。还有一位,也是女士,就是相公镇东北那个村里的。他们夫妻俩怕我半夜里找不着路,打着手电把我送到了路口。还有一对夫妻,老人住在人民医院五号楼,心脑血管疾病中心。我把他们给老人订的餐洒了一些,后来我又买了一份送去。他们俩把第二份餐的钱退给我,又打赏了我10块钱。真的很感谢他们。

“这件事情是有文学性的”
记者:有没有想到您的体验引发这么强烈的反响?
邢斌:确实没想到,现在采访排得很满,小区门口都是记者。连续采访了两天,都是从一早到晚上,累坏了。昨天(9月2日)是晚上采访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结束。
记者:为什么体验过去半年了,您才在沙龙中分享自己的经历?
邢斌:一开始就我们一家三口知道,别人都不知道。后来我的一位诗人朋友轩辕轼轲知道了,我让他帮我保密。直到今年夏天,有一次,我们到东夷书院来看王兆军老师,轩辕轼轲提到了这件事,王老师说“挺有意思的”,于是聊了聊具体的细节。又过了两三个星期,王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一批作家朋友过来,咱们要不聚一聚?大家都想听听你那个月的经历。
记者:王兆军老师是此次沙龙的主持,他在点评您的经历时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浪漫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
邢斌:王兆军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影响非常大,对我们这一代文学工作者影响很深远。他创办了东夷书院。王老师和夫人陈老师都是我非常敬仰的老师,我们经常过去蹭饭吃。
其实说句实话,这个事情是很私人化的,就是对我自己的一场自我教育。也可以说比较有文学性吧。本来我们这个讲座是很小的,就20来个人。我也没做太多准备,就带了当时记录的简单数据,随意聊聊天。网上流传的版本就是我当时说的话。可能有的读者觉得“不过瘾”,好像有些问题没有把它说得很透。因为当时预留的是两个小时,结果大家聊了三个半小时,天都黑了,有些话题就没有再展开。

“热爱文学的人比较单纯热烈”
记者:您是山东青岛人,您的诗作中有许多关于青岛的意象。
邢斌:是的,我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在青岛,他们一直不知道我送外卖这件事。前两天他们也是看到网上相互转发的文章才知道的。1992年,我们家从市区搬到黄岛。两周前,我在金沙滩游完泳,开车回来,直接就到东夷书院做了这次分享。青岛的诗人,王敖是写得最出色、最具影响力的!他北大毕业后到耶鲁大学跟随哈罗德·布鲁姆读博士,现在美国卫斯理安大学任教。他是天才诗人。
记者:您的学生得知您体验外卖员的生活后,纷纷留言给您点赞。
邢斌:我从教近三十年了,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吧。很多学生现在都当博导了,有的在珠海、广州、上海、南京工作,有的在北京奋斗,主要都是文学工作者。还有一批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工作,各省市出版社工作。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回临沂,我们必聚。其实,内心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比较单纯热烈。

“诗歌是一种能量的喷发”
记者:您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诗歌,有没有可以分享的经历?
邢斌:中国当代诗人大部分我都熟识,从“朦胧诗”时期的芒克、王小妮到后来的韩东、于坚,成都的翟永明、欧阳江河,现在活跃的诗人就更不必说了。2019年,在临沂大学这边,我曾经办了一个大型诗会,准备把他们都叫过来,当时把机票酒店都订好了,后来因为我累倒住院,这件事暂停。结果一直停到了现在。
记者:在您送外卖的记录中提到,有两天您“有事,喝酒”,您的诗歌中也有“酒”的意象,“酒”在您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邢斌:那两次喝酒都是因为在外省工作的作家和诗人经过山东,然后我们这边的诗人接待他们,所以一喝一整天,第一天喝完了,第二天外卖就跑了六七个小时,第二天也没劲跑那么多了。
其实诗歌是一种能量的喷发。法国一位诗人说“美,无非就是能量的喷射”。他这句话讲得非常对。
记者:当代诗歌如何更好地观照现实?
邢斌: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元音诗写作”的公众号中有两篇访谈答复过。中国现在经济摆脱了贫弱匮乏的困境,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有了初步的欲望。这是历史的潮汐。但是,普通人对于文化的兴趣,是很“市民化”的。真正的诗人,必须能够融入现实生活又能超越现实。这一点很难。所以真正的诗人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