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崔璞 姚绍毅
“城,所以盛民也。”
城市是一个综合有机体,生命力在于“有机生长”的品质,在于“吐故纳新”的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之下,城市更新是重要一环,关乎城市未来,牵动民生幸福。
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下半场,城市建设重点从增量开发转入城市更新。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城市更新工作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
青岛是发展中的青岛,是不断更新的城市。
青岛在城市更新的做法经验,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板。更新唤醒激活存量激发活力,从存量中创造增量,开拓出新的增长点,挖掘出更多可能。
2023山东(青岛)宜居博览会、绿色城市发展大会9月27日在青岛盛大开幕,大会以“宜居城市绿色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展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智能建造等领域发展成果;同时,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邀请多位相关领域重量级嘉宾莅临,解读零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中国目前阶段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城市更新之新,发展方式之新
2023年是青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前,青岛各区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热潮依然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的“更”是什么?是品质、功能,城市有着广阔的“存量”空间,就看如何做好从“老”变“新”的大文章。这就要求新业态引入、新场景打造、新动能激发,从而实现城市优化结构、更新功能,城市和产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城市更新的“新”是什么?有的表现为系统化的“新”,有的是微更新。青岛对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等,也是在区域内进行系统化的更新。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围绕建筑修缮、环境整治、道路提升、设施配套、景观塑造、功能完善等“绣花”功夫,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山路区域商业氛围和烟火气息日渐浓厚,历史城区人气稳步提升。
去年,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全市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腾出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今年这项攻坚任务把重点更多倾向于产业导入的“内核”上,大力招商引资,为片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设计先行,在张村河片区改造中,青岛此前面向全球发布《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征集了最具创意、最能体现青岛特色和崂山形象又兼具落地实施性的城市设计方案。白沙河北岸片区正在加速“蝶变”,“十四五”期间,白沙河片区被确定为青岛市的第三个副中心……
城市更新之细,基层治理之细
这两年,我们看到了城市更新的更多“打开方式”,看到了青岛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精彩”。十大攻坚行动,经验探索,方法不同、形式多样,其实质都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转变。
城市更新的“新”,不少还表现为城市脉络生长的“微更新”“微改造”,这就需要高水平的精细治理作支撑。
微更新中蕴含着大智慧。比如青岛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启动社区规划师工作,目前252位专业青年人才组成的社区规划师队伍,与31个街道达成结队意向,助力建设美丽家园。
此外,还在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高标准建设运行警务站,每个公园设立两处警务站,让人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之时更加安心。
旧城旧村改造是城市更新建设中的“硬骨头”,同时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6月17日,崂山王家村启动拆迁;6月30日市北区盐滩村启动签约,7月13日,崂山区中韩社区正式启动拆迁;张村河片区的12个社区全部启动签约。
今年青岛全市计划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个,13个新启动项目已签约,其余6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66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73个,上半年已全部开工,197个已完工,同时还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向老旧街区改造拓展。由“村”变“城”,是民之所盼,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城市更新之圆,百姓幸福之圆
城市更新没有“统一解”,以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为原点,以更新精细方法为半径,画的是老百姓的幸福同心圆。
道路是城市运行的“血管”,不仅事关市民的出行体验,也直接决定城市的空间布局。6月21日下午,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地道段南半幅提前通车,仅4天后,搁置十余年的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也提前两个月实现通车。青岛的城市更新建设,最为真切直观的变化,就是“路的生长”。这些工程无不都是一场场“硬仗”。
路通,城市经济才能通;路顺,城市发展才能顺。三年攻坚中,一批重点市政道路和地铁建设工程破解的正是因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的交通堵点,让出行更便捷、空间更合理。
乘着三年攻坚行动的东风,青岛已实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90余个,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唐河路-安顺路等10条骨干道路实现通车,重庆路快速路、胶州湾第二隧道等工程跑步推进,打通52条未贯通道路。
青岛市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坚持一线工作法,“15515+N”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两年已启动实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90余个,胶州湾第二隧道启动盾构掘进,规划20余年的唐河路-安顺路仅用一年打通,成为贯通南北的第五条大通道,谋划10余年的重庆路快速路开工建设并将于年底通车,36天完成福州南路改造,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及辽阳路快速路地道段南半幅提前2个月通车,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已有10余条骨干道路实现通车,打通52条未贯通道路。青岛的城市更新建设,最为真切直观的变化,就是“路的生长”。这些工程无不都是一场场“硬仗”。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全力推进的工程项目,是看得见的城市发展变化,是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城市更新建设需要不断地满足生活的需求,不断地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这样,城市才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地”。生活在青岛,市民处处见新意,时时有惊喜,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美景和“近在咫尺”的幸福。
城市更新之美,绿色生态之美
城市更新中的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有机更新的过程中要有效避免高碳项目,避免大拆大建,防止碳排放过多,实实在在走一条内涵集约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例如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在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迭代升级。
青岛建设“公园城市”,也开启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将自然景色、人文元素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如今,“开窗见绿、推门入园”正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就在眼前。
青岛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终期评估9月已经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为全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青岛经验。绿色建筑的更新发展,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耐久、节能性能的提升,人居空间会更加永续共益。城市和企业铆足干劲抢跑“新赛道”,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为城市更新蓄势赋能。
未来的城市更新,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引领,不仅在建设理念上及时更新,也要在城市更新的技术体系上有所突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宜居、绿色、共享、开放的新型城市。借2023山东(青岛)宜居博览会、绿色城市发展大会的东风,青岛在城市更新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乘势而上推动绿色城市发展取得新成效。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