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通讯员 朱文倩
今年以来,平度市旧店镇结合主题党日、“红心桥”等活动,深入开展干部入户走访,以“357”工作法为抓手,倾听民声心愿、回应群众期盼,把“八点钟约定”“九点钟说事”等创新举措做深做实,着力提升群众公共服务满意度。
“三必到”,即把办实事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神经末梢”作用,对居民有突发事情必到、居民有矛盾纠纷必到、居民有不满情绪必到,体现的是服务群众的速度,立足小事实事,强化时间观念、不等不拖不靠,及时反应、有效应对、高效处置,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心贴心”服务,真正实现“情况在现场掌握、问题在现场解决、成效在现场体现”,用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为民服务成效。
坚持“三必到”,及时应急处突、化解纠纷。“下一晚大雨,家里进水了,我这把年纪自己弄不了,天刚亮他们就上门给我清水了,一群人半个小时就把家里给收拾出来了。”旧店镇水磨涧村的独居老人于书义说道。群众诉求无小事,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大事小事统筹解决好,把矛盾化解掉,用高效的服务兜住百姓生活大民生。旧店镇的基层党员干部上门入户、了解民情、化解民忧,及时获取困难群众信息,了解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获得了群众的信任,真正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通道,实现良性互动。今年以来,旧店镇共处理突发事件100余件,解决邻里纠纷、化解矛盾300余次,让群众的幸福感成倍增长。
“五必访”,即聚焦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对困难家庭必访、对重病重残人员必访、对孤寡老人必访、对留守儿童、失独家庭必访、对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人员必访,用真心真情帮助群众解难题、织密织牢基层服务网络。
坚持“五必访”,主动问需于民、服务于民。旧店镇口子村有位百岁老人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独居无人照顾。村书记李成挑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时不时就上门帮老人做饭、洗碗,打扫卫生、收拾小菜地,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陪着老人说说话,带去一些温暖和牵挂。
基层党员干部注重收集村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掌握辖区的社情动态,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上报上级部门,建立起了全面掌控舆情、社情、民情的工作机制。全面熟悉掌握辖区内常年患病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生活状况,在详细了解了群众生活状况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民政救助、医疗保险、残疾人帮扶、日常生活照料等相关惠民服务,使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真正及时有效的帮助。
“七必做”,即把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细化具体化,引导党员干部必做理论法规的“宣讲员”、信访稳定的“排查员”、为民服务的“代办员”、困难群众的“服务员”、美丽环境的“保洁员”、平安建设的“协管员”、道德文明的“引导员”,做到坚持政策宣传到位、坚持矛盾化解到位、坚持事项办理到位、坚持救济救助到位、坚持环境治理到位、坚持治安管控到位、坚持新风引领到位,时时处处发挥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七必做”,群众有需要、党员能做到。“这两天少出门,房屋漏雨进水及时联系我们,有生活需要随时联系我们代购。”近期多雷雨天气,降雨频繁,强度大范围广,累计降水量大,旧店镇各村庄“八点钟约定”志愿者迅速行动,开展敲门行动关爱独居老人,对村内的孤寡老人挨家挨户地巡查,清理进水、询问房屋安全情况,督促关电关气关门,帮助解决房屋漏水和雨水倒灌问题,同时清理排水沟,排除安全隐患,“面对面”嘱托汛期防范知识、“手把手”垫门槛防进水,让孤寡老人真正感到心暖。
面对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旧店镇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真心真意帮扶弱势群体,用心用意用情化解矛盾。每个村干部手机里都有村民家的活地图、活情报、“大数据”,对人口流动、邻里矛盾、治安状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管区,管区及时处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