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如今在农田里已经很难见到锄、镢、锨、镰这些传统农具了。铁匠,作为这些传统农具的制作和维修者,伴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也是越来越少。
11月1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董家洼村逢集,71岁的李新龙、65岁的李志龙老哥俩又开始了他们“演奏”了半个世纪的“乐章”。“生产队的时候我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打铁,后来弟弟长大一点,也开始干这个,我们一干就是50多年,现在活少了,五天一个集,五天干一次,百儿八十赚个零花钱。”李新龙说。
“之前活很多,下乡从天明忙到天黑,晌午饭都没有空吃,我之前从来没有睡过午觉,那时候我们自己打镰刀、菜刀、大镢,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三百块钱,2000年后就慢慢不行了。”李新龙介绍。
打铁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以前打铁都是三个人,掌钳的是师父,拿着钳子和小锤,另外两个拿大锤的在两边,师父的小锤点到哪里,大锤就要敲到哪里,淬火也有火候分寸。如今体力不行了,需求也少了,李新龙哥俩已经不再打制镰刀、菜刀、锄头等农具了,主要的活也就是修修补补。
李新龙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他弟弟有一个儿子,这些孩子都是靠他们打铁赚的钱养活大的,如今孩子大了,都已成家立业,老哥俩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