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1月17日

老手艺老味道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1月17日

11月15日,在王玉宽家里,几人配合制作地瓜粉条。
四个人在转圈和面。
粉条放入锅中煮熟。
出锅的粉条被挂起来。
粉条在村前空地进行晾晒。
村民帮工晾晒粉条。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大铁锅冒着热气,一缕缕粉条从漏勺中入锅,经过短暂的开水煮熟后,进入一个大缸过冷水、挂杆,再经过两道水挂起来晾晒……11月15日上午,在即墨区金口镇吴疃村王玉宽家里,七八个人互相配合制作地瓜粉条。
王玉宽今年67岁,有四十多年制作地瓜粉条的经验。“我们今年种了40亩地瓜,能漏两万斤粉条。从立冬就开始忙着漏粉,再有半个月能漏完。以前我们村有好多漏粉的,现在只有我们兄弟三家还在干,其他都不干了。”王玉宽告诉记者,以前周边村子也有不少人家漏粉,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制作方式淡出视野,等他们这批老手艺人老去,“老味道”只能留存在回忆中了。
即墨制作地瓜粉条已有400多年历史,传统工序复杂,分为收获、清洗、打浆、过滤、发酵、沉淀、晾晒、打糊、制粉等。王玉宽遵循传统工艺,自家种植地瓜制作淀粉,地瓜渣用来烧火,由于种植面积比较大,老两口忙活不过来,需要左邻右舍来帮工。在村前空地上,晾晒着成排的地瓜粉条,几名帮工的村民忙着搓揉。“每天早上5点多,我们把上过冻的粉条运到这里晾晒,在阳光下快速晾干。”王玉宽说道。
“纯正的地瓜粉条卖16元到18元一斤。”王玉宽告诉记者,“市场上的便宜粉条,是用木薯淀粉制作的,和我们这个味道不一样。冬天用猪肉白菜炖上地瓜粉条,就是那个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