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玉凡 刘文
为什么猴子频频“进城”?野生动物和人的边界在哪?记者对话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迟仁平。
猴子来源有两种可能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猴子在前海一线出现的情况?
迟仁平:最近根据市民举报,我们到现场观察了一下,在奥帆中心一带发现一只猴子,也不知道它是从哪跑来。实际上不用奇怪,任何动物选择生活区域,无非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气候外界条件合适;再一个是有食物;还有一个就是安全。如果动物到一个地方安全没有保障,它肯定不会去,所以市民见到了猴子一般不要惊扰它。
记者:出现在海边的猴子是从哪来的?
迟仁平:猕猴在崂山有自然分布的野生群落,也有市民养的。现在人的爱好不一样,市民养的宠物也各种各样,不管是哪个途径,猴子肯定是跑过来的,这几天一直在海边游荡。我们一直观察着,它肯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稳定下来,稳定下来我们再想办法处理。
记者:这只猴子是什么品种?有什么习性?
迟仁平:属于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杂食性,水果、蔬菜、种子等都吃。
此前抓过“扰民猴”
记者:近几年,市区多次出现过猴子,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迟仁平:这几年,市区时常出现猴子,我们也在观察着,还抓了几只,因为它确实在小区里扰民了,那个地方也不适合它生存。还有猴子跑到了市民家里,我们就找了专业的人员,带着专业的工具,把猴子抓回来了,放在救护中心里养护。
记者:很多人感觉猴子比较可爱,想靠近它,您能否做一下提醒?
迟仁平:像碰到野生动物时,特别是凶猛的动物,不要招惹它,也不要投喂它,因为投喂就是相当于想办法把它留下来了,我的观点就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惊扰它、不打扰它,让它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要一见到就想把它抓起来,放到哪里养着。
现在保护动物的观念要转变,不是说发现一种野生动物,我一定要把它抓起来,然后放到哪个地方养着,只要不扰民,自然界多一种生物,也是证明生物多样性,对人们的生活也是有利的一面。
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记者:李村河中曾发现鳄鱼,对于市民饲养宠物的行为,有没有相关提醒?
迟仁平:当年,我们在李村河抓回两条鳄鱼,那肯定是有人养殖放生的,我们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它生存。在这提醒市民防范外来物种,你养的也不能随便放生,像鳄鱼这样的,如果不是我们当地的物种却放生,有可能对我们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随意放生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记者:最近东北频现野生东北虎冬季下山觅食,野生动物和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人究竟如何与动物相处?
迟仁平:现在国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几年来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很多动物“进城”了。你像我们常见的黄鼠狼、刺猬等,各种鸟类就更多了,我们现在要有一种观念,学会与野生动物为邻,这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要学会和它和谐相处。当然,如果猴子扰民了,我们肯定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