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1月17日

城阳区实施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到2025年计划新启动30处学校建设,建成100个区级学科基地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1月17日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城阳区加大新校建设,增加学位供给。图为怡海中学。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勇男

  11月6日,城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城阳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连吉,基建科负责人肖俊钦,教育科负责人周吉欣,学前教育科负责人周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实施教育强区建设等10项行动
  近年来,城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环境、办学条件、育人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招聘的中小学教师引进博士生5名,实现教师队伍博士生“零的突破”。城阳区名师、名校长培养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和特级教师25人、齐鲁名师名校长21人,市级名师名校长73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市前三位。2023年普高录取率大幅提升,夏季高考再创佳绩,重点本科及普通本科的达线人数、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23年城阳区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夺得一金一银;打造“青少年足球名城”“艺美城阳”和“十个一”伴我阳光成长品牌,连续11年保持市级青少年足球系列比赛冠军总数全市首位;在前7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2个,省级一等奖106个,居全省首位。
  此外,城阳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德育创新示范区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投入9600余万元率先在全市建设学前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覆盖全区138所幼儿园,实现幼儿在园数据实时汇聚。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计划”作为全市重点任务,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制定了《城阳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实施教育强区建设行动、新校高位发展行动、学位充足供给行动、优质资源扩容行动、智慧教育赋能行动、强师兴教保障行动、育人品质提升行动、幼有优育突破行动、初中强校提质行动、特色高中创建行动10项重点任务,实现2023年基本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标准,2024年基本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2025年基本形成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格局,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年内新启动30处学校建设
  周吉欣表示,基础教育要面向未来,在全面提升育人品质方面,当务之急是健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未来三年,城阳区将创新办学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继续加大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办学的力度,深入推进“一长多校”和优质教育集团托管等合作办学模式,全面促进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合作共享,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城阳教育。强化师资培育,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大区内尖兵教师培养力度,实施“尖兵教师引育”工程,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梯队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升级教育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初高中衔接,通过在初中学校建设高中学科基地,并采取双向选择和双向推进的方式,指导初中学校着眼高考,推动“强基计划”向初中延伸,到2025年在初中学校建成并优化100个区级学科基地,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赋能学生多元发展,探索实施“十个一+”长短课改革,进一步拓展“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坚持办好“区长杯”中小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构建四级竞赛机制,保障全区中小学生参与率达100%;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继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求,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通过经典诵读、学习传统礼仪、家校互动倡树良好家教家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周吉欣同时介绍,近年来受青岛市落户、人才引进和人才购房等政策影响,以及大批“二孩”已经到了入学年龄,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连年大幅增长,特别是今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学高峰。为妥善化解入学高峰,城阳区坚持提前部署、超前谋划,建立起“提前摸底”“定期调度”两个机制,成立招生保障五大专班;同时,今年全区有7所义务教育学校投入使用,新增起始年级学位2080个,33所学校通过校内扩容新增学位8602个,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大幅扩增,为保障招生入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该区户籍市民子女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入学。此外,通过与公安、卫健等部门以及各社区对接,结合幼儿园毕业生等信息综合预判,未来三年城阳区适龄入学人数仍然呈增长趋势,将严格贯彻落实《城阳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增,强化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保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肖俊钦表示,城阳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截止到2025年计划新启动30处学校建设,其中2023年16处、2024年8处、2025年6处。未来三年,城阳区建校体量比较大、数量比较多,面对这些情况,城阳区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学校建设模式和应对机制。总结起来就是“3+1”模式。“3”就是3种投资模式,即政府财力投资建设、平台公司投资建设加租赁、社区企业投资加租赁模式,自2021年启用该模式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80亿元,实施了35处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提供学位3.4万余个。“1”就是实施老旧学校品质提升工程,通过对老旧学校硬件方面的改造使其适应现代教育要求,更好地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目前已经对12所老旧学校进行了品质提升。
  周赞表示,目前城阳区有幼儿园223处,其中省一类及以上幼儿园214处,占比96%,优质率居全市第一。未来三年,城阳区学前教育将坚持公益普惠,以提升保教质量为目标,促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继续保障充足的优质公办学位,将新交付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办为局属幼儿园或街道中心幼儿园分园,常态化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检查,加大对违规失范情况检查力度,实行年检结果政务网公示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创新开展“园长每月一观摩”和“名师每月一讲堂”活动,引领两支队伍快速成长;与高校专家团队建立项目孵化基地园,培育和推广一批示范典型和教学成果。充分发挥3所省级游戏实验园示范带动作用,统筹实施联盟办园、教育教研、课程建设、游戏活动和幼小科学衔接“五项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园长课程领导力,提高幼儿园精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