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刑警到社区警务工作,管旭光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忙碌。
半岛全媒体记者 胡蕾
在儿子小铭的眼里,爸爸可是个大忙人,一天到晚忙得不着家,有时候一值班就是24小时,还常常出差不接电话。小铭今年11岁了,仔细想想,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场的次数屈指可数,虽然心里有一点点委屈,但他不怪爸爸。从小,妈妈就告诉他,“爸爸是人民警察,他不光要保护我们娘俩,还要守护更多人的安全。”小铭常常在心里想,“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当一个勇敢的人。”
小铭的爸爸叫管旭光,今年39岁,从警17年了,如今是城阳区夏庄街道派出所副所长。“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没有所谓的工作日和周末,只要一个电话打来,我们就要随时出发。”管旭光是青岛平度人,小时候每当看到电视里正义勇敢的警察形象,就心生向往,考大学那年,他果断报考了山东警察学院,也最终如愿了,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2006年,管旭光毕业后回到青岛工作。“那时候做刑警,接触案件比较多,有时候一个复杂的案件甚至要忙好几个月。”管旭光不怕苦累,有外地侦查或者抓捕的工作,他也总是积极报名。他身上有股坚韧劲儿,不管多难办的案件,总能从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在他的细致梳理、耐心核查下,为许多案件的证据完善和后续抓捕做好了铺垫。十几年的刑警生涯,管旭光怀揣着心里的那份忠诚和热爱,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22年9月,管旭光调任到夏庄派出所,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社区警务。这份工作和风风火火的刑警生涯相比,多了几分平淡与琐碎,但管旭光很喜欢,“每天跟居民们打交道,能帮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心里踏实。”对于他而言,岗位的变动,只不过是换一种形式开始忙碌。
“有事找警察,遇到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在社区巡逻的时候,管旭光经常会说这句话,这是一句叮嘱,也是他内心的一个承诺。今年3月的一天,深夜11点多了,正在值班的管旭光接到报警电话。“我老公精神病犯了,拿着家里的水果刀乱挥,你们快来!”电话那头,报警大姐说话的声音很急促,甚至有些发抖。管旭光眼见事态紧急,核实地址后,一边安抚报警人保护好自己,一边和同事们开上警车向事发小区飞奔而去。
管旭光到达现场的时候,对方的家里已经是一片狼藉,摔砸的东西散落了一地,所幸的是,报警人躲在一个房间里,没有受伤。“当时,这位精神病患者已经跑出了家门,手里有没有刀还不确定。”管旭光和同事们立即开始在小区里搜寻,小区面积很大,深更半夜找一个人并不容易,但多一分钟,就多一份风险。管旭光仔细循着对方发出的吆喝声,一点点靠近,最终在一处偏僻的地下通道找到了对方。“搜寻的同时,我们已经通知了精神病医院的120急救车,找到人后,大家合力将他送到了精神病院。”管旭光从报警大姐口中得知,她爱人曾患精神病,治疗后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当晚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犯病大吼大叫,还顺手拿起了水果刀。“幸亏你们来得及时,没有酿成大祸。”事后,这位大姐对管旭光和同事们一再表示感谢。
今年6月,管旭光在一社区巡逻的时候,发现了一位迷路的老人。老人大概70岁,穿着干净整洁,但头脑不清晰,问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一概不知道。管旭光判断,老人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应该是意外走丢了。“一般这类老人,家属都会在她身上留一个纸条或者手牌,上面有联系方式。”管旭光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从老人口袋中找到了联系方式,与老人女儿取得了联系。“老人的女儿平日里上班,老母亲自己待在家里,一般不会外出,这次是自己出来溜达,越走越远,我们发现她的地方已经距离她家五六公里了。”了解事情原委后,管旭光和同事把老人安全送到了家里。
小事连民心,虽然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才短短一年多,但管旭光已经收获了居民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今年7月,管旭光荣获“感动夏庄”道德模范的称号。从警多年,管旭光拿过很多荣誉,但这次的鲜花和掌声,让他格外珍惜。“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认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我会继续用心守护千家欢乐、万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