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署名除外)
11月29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更换“生鲜灯”大排查行动,半岛全媒体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现场直击,随着“生鲜灯”陆续关闭、拆除,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生鲜食品终于走出“滤镜”、回归“素颜”。“关灯”现场引来市民消费者点赞,经营业户也称“竞争更公平”。
大排查给生鲜关掉“美颜”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12月1日起,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避免使用“生鲜灯”等“美颜”灯具,误导群众消费。
11月29日,“生鲜灯”禁用迎来倒计时,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更换“生鲜灯”大排查行动。上午9时30分,记者跟随市市场监管局、市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埠西农贸市场海鲜区、蔬菜水果区进行督导检查。在海鲜区,一处鱼摊的蓝光“生鲜灯”十分耀眼,在灯光的照射下,摊位上的各种海鱼色泽鲜亮,看上去异常饱满,可若想仔细辨别鱼的新鲜程度,居然有些眼晕。执法人员立即要求摊主关闭“生鲜灯”,改换合规的自然光线照明灯。 经巡查,埠西市场大多数商户已经更换成自然光线照明灯,个别商户正在购置合规灯具,针对仍不合规的灯具,执法人员检查后责令整改。“我们会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通知和规定,积极发动业户主动更换。”市场负责人袁经理表示。
经营业户称“更公平”
“太好了!真是为消费者做了件大好事!”执法现场,不少市民特地赶来点赞,并表示对“生鲜灯”早已厌烦。“新鲜不是靠‘照’出来的!全换就对了,就应该对顾客负责!”一位经营牛肉的业户告诉记者,统一换上自然光线灯后,谁家肉不新鲜一看便知,“竞争更公平”。
据了解,目前青岛各区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同步开展检查,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生鲜肉菜及水果店等经营主体为重点,要求各经营主体按时将“生鲜灯”改成普通照明灯具。
全市已换灯1.8万余盏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处四级调研员蔡静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以“线上+线下”模式,多途径、多维度组织开展宣贯活动26场次,培训市场开办方负责人、食品安全员、驻场监管人员等1300余人,发放《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者明白纸》2万余份,检查农贸市场109家,商超206家,指导市场、超市等经营主体、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更换生鲜灯18000余盏。
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对拒不改正的经营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确保生鲜产品“素颜出镜”。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违反“生鲜灯”相关条款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