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2月06日

“死磕”看不见的它

农作物减产竟是它作怪,记者探访青农大植物线虫实验室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2月06日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12月5日一大早,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内,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控产品与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蔬菜大棚中,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赵洪海正带着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的团队进行2023年试验示范最后一次调查。现场的专家和学生分组,不停地挖起一株株黄瓜的根部,仔细观察根线虫对根系侵染的严重程度并逐一记录,随后将线虫病根和病土采集分装,准备带回实验室。
赵教授介绍称,根线虫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一种植物线虫,它危害的作物非常多。包括蔬菜中的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以及大姜、萝卜等;经济作物中的花生、烟草、甘薯、西洋参等;粮食作物中的水稻、马铃薯、玉米等;果树中的葡萄、桃、无花果、猕猴桃、柑橘、香蕉等;园林树木和花卉中的楸树、法桐、牡丹、仙客来等。“像黄瓜、西瓜、甜瓜、番茄等这些都是比较敏感的作物,如果不防治的话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30%~40%,甚至有可能造成甜瓜、西瓜等作物的绝收。现在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非常普遍,在山东省各个设施栽培的地区,特别是大棚蔬菜种植地区都有发生。目前防治的方法,主要是药剂防治,再就是用薄膜覆盖田地进行日晒闷棚,用太阳能消毒,这个技术目前在寿光等地运用得比较多,在青岛这边有些种植户也在用,效果非常好。”
赵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带领的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目前在做的工作是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是基于土壤健康的绿色、可持续防控措施。“试验中,我们先进行一定时期的闷棚,对土壤进行适中强度的消毒,将线虫‘压’到一个比较低的群体密度,然后再用生防菌剂进行防治,现在看效果是非常好的。在2022年的试验示范中,我们闷棚15天和30天,第一茬瓜类根结线虫病防效分别达到了80%和99%;第二茬瓜时闷棚30天的防效高达80%以上,第三茬瓜闷棚30天的防效仍能达到60%以上,与通常的药剂防治效果几乎相当,但这种物理加生物防治的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对土壤环境比较友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线虫再度猖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