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2月29日

告别头顶“蜘蛛网”,生活从此“无线”美

青岛现存最大单一工厂宿舍区四机宿舍完成更新改造,惠及31个楼座1700多户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2月29日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曾经我们这楼上能看到海呢!”12月28日,说起上世纪80年代住进厂子新建宿舍时的情景,四机宿舍居民徐女士仍激动不已。但随着城市发展,作为青岛现存最大的单一工厂宿舍区,四机宿舍面临诸多挑战。
2022年以来,四机宿舍老旧楼院改造作为人民路片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试点项目和样板项目率先启动;今年4月,又启动了强电入地作业。如今,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让这座老旧小区告别“蜘蛛网”时代,加装保温材料、加装电梯、整治中央大街沿街网点等工作同步推进,让居民又找回了住在这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曾经的“海景小区”
急需找回幸福感

徐女士的爱人此前在四方机厂工作,他们家也成为较早一批住进四机宿舍的居民,见证了这片区域从平房到高楼、再到如今整治一新的整个过程。
今年67岁的徐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住进了四方机厂这片宿舍区,这里当时还都是平房,“后来平房改楼房是一批批建的,第一批就建了我们59号的3座楼。”
上世纪80年代,徐女士一家作为第一批住户搬进了四机宿舍的楼房。后来,周边的一批批楼房拔地而起,四机宿舍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徐女士介绍,当时他们的住房条件,和同时期的大部分人比起来算是不错的,周围没什么楼房,在她家的3楼就能看到海,妥妥的“海景房”。不仅如此,小区的建设也挺“讲究”,连路面的铺路石条都是从崂山上运下来的。
作为“共和国的车轮子”,四方机厂和四机宿舍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工业的崛起。
据了解,位于市北区四方街道的四机宿舍,地处人民路以东、鞍山一路以西、嘉定路以南、嘉善路以北,总占地约90亩,现有楼座31栋、居民1759户、党员462名,是青岛市现存最大的单一工厂宿舍区。
四机宿舍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为平房胡同形制。为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上世纪70年代末,四方机厂决定对原有宿舍改造,陆续建成居民楼37栋(其中6栋已于2022年6月完成拆迁),并按需分配给职工。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小区设施的日渐陈旧,这里的条件相比之下越来越不方便了。小区内不仅停车难,布满了强电电线等设施,连铺路石条都翘起来成了“绊脚石”。
“那些电线杆,下雨天还有刮断的,非常危险。”居民一直盼着小区能尽快改造,找回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老街区密集改造300天
留住荣光焕发新活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四机宿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周边地铁站、商超等一应俱全,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均能得到很好满足。居民们就盼着居住条件能够跟上脚步。
居民张女士一家5口都在曾经的四方机厂工作,她的父母辈在拆迁后就曾安置在四机宿舍。几年前,她觉得这里生活条件便利,就在这个小区买了房子。
没想到,更大的惊喜等着她。小区从去年开始改造,到今年,小区改造的“动作”更加紧密,如今更是看到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2022年以来,人民路片区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市、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四机宿舍老旧楼院改造作为试点项目和样板项目率先启动。
工程启动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倾听民声,统筹做好外墙保温、管网改造、线缆下地、停车规划、环境及配套等工程提升和工人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底蕴挖掘。整体改造历时300天完成,一片满载历史、充满荣光的老街区,再度焕发出新活力。
记者看到,以前的老楼墙面粉刷一新。老楼外墙立面还装上了保温层。徐女士说,现在家里的温度能比以前提高两三摄氏度,让这个寒冷的冬天更暖和了。
不仅如此,小区的广场也整治一新,安装了扶手,还设置了一处火车车厢造型的服务驿站和一处文化墙,让人们记住这里的荣耀,更给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好去处。中央街将小区分成南北两大片,沿街商铺的门头进行了美化整治,每隔一段还安设座椅,方便居民买菜回家路上休息。
此外,小区内还有3栋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了电梯,在收拾出来的空地上“抠出”几百个停车位,石条路也被保留下来并平整一新……
改造后,四机宿舍还引入了现代化的物业,克服老旧小区管理难的问题,对这个老小区进行专业化管理。新引入的物业住进了“红色始发站”,从这里出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物业服务团队。

彻底告别“罗网密布”
四机宿舍“无线”美好

这次改造中,克服的最大难点之一便是强电入地改造。
一座城市有美丽的天际线,是所有市民的期盼。当你举起相机手机想留住某个精彩的瞬间时,常常被“强电空中线、弱电蜘蛛网”破坏了画面,一定会很失望。
四机宿舍的楼座间,空中曾架着多少条线?就是在这里已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李大姨也说不清。她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