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8日讯(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12月28日,青岛水务集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现场举行。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现场颁发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施工许可证。据了解,本次青岛水务集团集中开工项目共有两个。
在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现场,青岛水务集团成立了北岸项目“党员突击队”,与参建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标准、严要求,“挂图作战”统筹项目实施,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建设。
记者了解到,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项目是《青岛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重点项目,也是青岛市2023年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6.55亿元,处理规模5万吨/日,建设占地面积约2.19公顷,地下空间利用深度18米,采用A/A/O/A+MBR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准地表水IV类标准。
项目新建地下两层箱体,除必要附属设施外,所有生产设施均位于地下,是李沧区首个全地下水质净化厂。项目建成后,每年减少胶州湾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5000余吨/年、氨氮1000余吨,将有效改善李村河水质,在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青岛水务集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当天,崂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和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施工,顺利通水运行。
其中,崂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总投资1.55亿元,设计净水能力7.5万方/日,项目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在大幅提升运营效能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应用废水集约利用技术,提高了水源循环利用效率,在节约用水、生态保护方面实现有效探索。崂山水厂水处理工艺进入新阶段,标志着青岛水务集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迈出制胜一步,也是提高岛城供水水质和保障能力的关键一步。
位于李村河上游的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规模6000吨/日,采用倒置A20+MBR工艺,出水执行准地表水IV类标准,出水可广泛用于生态补水、园林绿化,有助于重构周边生态系统和李村河河道生态结构,加快形成水绿、城景融合共生的自然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