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2月29日

绿色发展 底色更亮 成色更足

即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2月29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通讯员 刘海豹

冬日墨城,美景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里,三五结对的好友沐浴阳光、闲步谈笑;环秀湖边,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抓拍白鹭戏水、觅食漫步;在崂山湾畔,一群有氧运动爱好者正沿绿道一路畅跑,绿意与负氧离子为其增添动力……登山、观海、游园、赏湖,群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墨城生态环境的良好变化。
从绿植葱茏的环湖步道,到水鸟翩跹的绕城碧水;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即墨,抬头可见“清新的蓝”,放眼环顾“怡人的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全区人民心里的答卷。2023年以来,青岛市即墨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开启更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两条“快车道”上高速前行,呈现了一个绿色发展、生态优胜的良好形象。

坚持服务大局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墨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11月20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下简称“即墨生态环境分局”)正式发布《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部分生产工艺环评豁免工作方案》,对部分项目实行豁免环评管理,不再办理环评手续。“这一创新成果,可以解决环保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难点、痛点问题,区域覆盖面积超20平方公里,可为企业节省至少2个月时间、3万多元的投入。”即墨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尧初如是说。而这,只是即墨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即墨区围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促经济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并结合市场需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2条2.0升级版惠企措施,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已为2个项目办理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一体化”,压缩20个工作日;将汽车产业新城等3个产业园区纳入全市“规划环评+告知承诺”试点,完成20个项目告知承诺审批,时限由13个工作日压到1天;为276个省区市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逐家发放“环评审批服务单”,审批完成率超70%;积极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做好主要污染物指标要素保障,及时出具134份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审核确认书,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更要在监管上彰显力度、精度和温度。今年3月份,即墨生态环境分局率先在全市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对辖区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开展行业治理,指导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完成废气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切实减轻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负担。
坚持将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充分发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作用,共5865家企业纳入数据资源中心,动态化更新企业数据信息。同时增加在线监控、用电监管、排污许可监管等非现场检查方式使用频率,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立足主责主业,聚焦项目建设,即墨生态环境分局靠前服务,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努力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扎实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治污治根
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连日来,在碧天晴空的映衬下,一缕冬日暖阳与一湾绕城碧水绘就出的墨城美景,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客”。监测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区PM2.5浓度为28μg/m3,PM10浓度为57μg/m3,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2处国控地下水点位稳定达标。
今年以来,即墨生态环境分局以“春雨”“烈焰”“瑞雪”行动为抓手,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30条”,强化夏秋季臭氧治理攻坚,联动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等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实施中联水泥超低排放改造等1000余个大气治理项目,连续3年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
见微知著,墨水河水清岸绿的“秘密”,也是即墨区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持续发力。即墨北部污水处理厂及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相继完工通水,提前完成“一提标”工作任务。全面完成157个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巩固提升2169处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果,严控污水入河入海。扎实做好纵横向地表水生态补偿,1~10月份获得生态补偿近1200万元。今年,墨水河入海口国控断面、西城汇省控断面和棘洪滩水库坝上国控断面水质均实现跃升。与此同时,即墨区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原则,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措施,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有力保障了全区土壤环境安全。
向外“织网”,形成工作合力。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与公检法搭建协同治理平台,在发现、调查、问询、公诉、审判等环节建立信息共享全程联动的闭环机制,今年共联动7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6起,移送刑事案件3起,以严密的法治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我们将以‘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这一核心任务为动力轴,从扛牢政治责任、巩固环境本底、助拼绿色发展、管控环境风险、强化示范引领五个方面发力,再创佳绩。”宋其鲁介绍道。

坚持创新导向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位于即墨区龙山街道的盟旺山公园,沿山道拾级而上随处可见宣传教育标志牌、宣传栏、立体字标语牌,这里正在建设集生态修复林参观、警钟长鸣、普法宣传、学法乐园四大板块于一体的青岛唯一、全省首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和宣传基地,为全省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提供了即墨样本。
今年以来,即墨区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更大进展。
4月19日,《青岛市即墨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入选全市首批“无废工厂”试点单位。
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对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进行公布,即墨区再添国字号“生态名片”。
12月4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由即墨区和崂山区共同申报的崂山湾荣登榜首。
12月6日,即发集团研发的“聚酯纤维筒子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机制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功打通无水染色产业化工艺路线,实现“零”排放。
一张绿色高质量发展“答卷”上写满了今年以来即墨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决心和斗志。
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暨美丽即墨建设推进会上,即墨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娃表示,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让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新篇章,新作为。下一步,即墨区将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注重对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