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12月29日

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城阳方案”

从17个到33个,城阳街道实现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全覆盖

半岛都市报    2023年12月29日

  城阳街道是城阳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化高度集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白云山示范片区呼之欲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勇男

  从17个到33个,两年间,城阳区城阳街道的城市社区居委会接近翻番,数量激增的背后,新的生活氛围令人欣喜,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一座现代都市城区正在巨变形成。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居委会肩负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城阳区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社区因发展需要或拆迁回迁,普遍进行了村改居,管理主体由村委会变为居委会。城市社区,因商业住宅开发建设而形成,这主要集中在城阳街道。外来人口居多且没有集体经济来源,城市社区建设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水平。
  城阳街道是城阳区的核心城区,有35个农村社区和33个城市社区,辖区常住与流动人口超过50万,其中33个城市社区的人口数近40万,城镇化率最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城阳街道有城市住宅小区128个、建筑面积1197万平方米,约占全区的55%。如何将新开发建设商住小区第一时间纳入居委会管理服务,城阳街道身上的担子是最重的。而从17个到33个,城阳街道在两年间迅速实现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全覆盖,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城阳方案”。同时,其正在乘势打造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白云山示范片区。

大刀阔斧且科学合理的居委会改革
  “小区没有居委会,当时说出来都没人信。”市民唐女士2017年搬入位于白云山片区的青特小镇小区。“搬来没两年有一份材料单位要求居住地居委会盖章确认,我说我这没有居委会,大家都很惊奇怎么会,最后是到街道审核盖章的。其实那一刻,自己的心里既纳闷也失落。”唐女士表示,变化开始于2021年,她惊奇地发现小区里有了居委会文化宣传栏。
  2021年3月,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城阳区晋升为第五个主城区,城阳街道是区政府驻地,是这一青岛新主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化高度集中。“当城市社区居委的布局没能跟上城镇化步伐,就会出现管理服务缺失。2019年城阳区在街道新设立了一批城市社区居委会,总量达到了17个,但依然满足不了需求。”城阳区城区街道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当时面临着部分商住小区居委会空缺、部分既有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人口量超负荷等现实困境。“人口最多的城市社区能将近2万元,远远超过了居委会服务管理的承载量。而新居委会的批量设立又面临着资金、人员压力和办公场所等问题。”
  2021年,城阳街道进行了大刀阔斧且科学合理的居委会改革,对原1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重新界定管辖范围,合理疏解管理服务压力,同时,新成立1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对商住小区梳理纳入。在这期间,城阳街道通过机关干部派出、社会工作者选拔培养、农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军转干部安置等方式配齐配强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班子,通过社会工作者招聘、网格员与公益性岗位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招聘、军转人员安置等方式扩充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队伍。城市社区居委会的相关运行费用全部由城阳街道财政承担,平均每年的总体财政支出约8000万元,用以支撑居委会的人员工资、综合办公、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党建、文体活动开展等。

打造城市社区建设的白云山示范片区
  农村社区有集体经济支撑和本地乡情联系,且基层党建底蕴深厚,为管理措施的落地和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与之相比,资金弱、资源缺、场地少、邻里陌生、居民结构复杂、生活诉求多元、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冲突等是所有城市社区在管理服务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近年来,城阳街道、街道物业办等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和托管,实施小区物业品牌化和本土化托管计划,对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按照“谁改造、谁管理”的原则引进物业服务公司;理顺基层物业管理机制,建立三级物业联席会议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全覆盖,“红色管家”服务工程全覆盖,加快推进“熟人社区”创建。同时,率先落地“物社联动”新模式,即以社区与物业的党建共建为抓手,通过社区党支部成员兼任物业小区支部书记,物业服务企业经理、业委会主任到社区报到,双管单位下派挂职,认领党建项目等方式,实现双管单位、社区、物业、小区和业委会人员互补、资源融通、服务居民。
  在这期间,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白云山示范片区呼之欲出。白云山片区位于城阳街道东部,新建商住小区尤为集中,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突出。目前,该片区内有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商住小区服务总量超4万人。以凤凰山社区居委会为例,其涵盖青特小镇A-F六个小区,现有住宅楼114栋,常住人口9700余人,商业网点543个。为了扩充服务资源,社区与6家单位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共建关系,涉及医疗、餐饮、商超、金融、运动健身、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社区还创新实施了“身边好人”周周评,将好人好事的表扬信送到居民家中,针对外地来此定居的居民,还会将表扬信邮寄至他们的家乡;组建了舞蹈队、太极队、瑜伽队、飞盘队、健身队等15个社团,让每一个人更有归属感。
  而作为白云山片的商业中心,荟城路社区居委会在街道率先落地了“逢四说事”协商议事会,听取居民意见推动惠民项目开展,例如:为0~3岁婴幼儿家庭建设的“向日葵”亲子小屋,融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功能为一体的邻里中心等。同时,社区在街道率先实施了错时工作制度,打造“无假日社区”,工作日从早8时至晚上6时,双休日上午9时至晚5时,社区安排居委会社工、网格员、公益性岗位各1名工作人员值班,进一步延长了为城市居民解决问题、办理相关业务的工作时间。
  “对于2021年成立的1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来说,2023年是步入正轨、完整发展、完全开展工作的一年,大家在合理借鉴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框架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小区、居民与物业情况,走出了各具特色、更加契合城市社区特质的发展之路。我们也将组织各城市社区居委会定期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享共建。”城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时时面临着新挑战
  目前,社区没有经济来源,全部依靠财政拨款;街道负担过重,亟待加强区级财政保障;社区工作队伍从上到下急需青年人才,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有待优化,现代化城市社区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有待加强,这些与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同时扑面而来的现实问题也急需突破。
  这其中,运行资金始终是核心问题。部分城市社区负责人坦言,社区虽然拥有不错的网点、商业和社群资源,但在没有机制支持的情况下,尚无法进行市场转化。可以说,合理的市场化介入与增收渠道开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破题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不仅是市民日常的生活场所和居住空间,而且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2024年是城阳区建区30周年,对于风华正茂的城阳来说,现代都市城区生活的全面形成,城市社区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