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4年01月12日

“我出不了钱,要换就换我的肝”

为了救弟弟,她献出了五分之三肝脏

半岛都市报    2024年01月12日

蔡金贞(右前)团队前后花费10小时进行手术。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1月10日,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特殊的肝移植手术,创下山东首例。来自济宁44岁的王力(化名)是天生脊柱畸形患者,经历过一次失败的矫正手术后,脊柱侧弯达到180度。后又患上乙肝、肝硬化疾病引起肝性脑病,时不时就陷入无意识的昏迷。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接力,蔡金贞教授为王力和姐姐王玲(化名)成功完成亲体移植手术,克服了手术中腹腔间狭小、供肝血管重建等多个难题。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见证了移植手术的成功。

天生脊柱侧弯
考上大学后又患上肝硬化

44年前,母亲生下王力时就发现他脊柱两侧不对称,且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哭声响亮。慢慢长大后,王力成为了一个脊柱侧弯的孩子,平时走路都要弯着背。在他10岁那年,为了让他正常生活,王力的父母可谓是倾家荡产,借遍了所有亲戚,凑够了8000块钱让他去做手术。“那是34年前,8000块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巨资,为此我们背负了很多债务。”王力告诉记者。
不幸的是,王力的第一次手术并没有成功。在当地一家医院做完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后不久,王力的后背就开始内部化脓,出现严重的感染,由于家境贫寒加上技术有限,只能吃抗感染药物进行维持。“全身都能感受一种疼痛,无法控制,只能忍受折磨。”由于脊柱截取的原因,王力无法再次进行矫正手术。生长发育期,他脊柱停止了生长,脊柱两侧的骨头慢慢出现畸形,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块”,加上之前手术留下的伤疤,看着让人触目惊心。
“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生长过程中压迫的疼痛感,内脏被畸形的骨头都快压破裂了,太痛苦了。”王力说道。
1月9日,记者在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看到了王力和他的姐姐王玲。王力讲述,他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后,又感染了乙肝,逐渐发展成为了肝硬化。2023年10月份,王力出现意识昏迷,有一天他开车离开家后,晚上12点昏迷在了路边,情况非常危险。
王力的妻子刘女士回忆起那一幕,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在老家,我们报警后,又联系了搜救队,一直到凌晨才找到他,在车里就昏迷了,一点意识都没有,如果他没有刹车,后果不堪设想。”随后,刘女士用三轮车拉着丈夫就去了济宁的医院,被诊断为“肝性脑病”,肝移植是唯一救命的希望。

“出不了钱只能出点力”
“要换就换我的肝脏”

得知需要进行肝移植后,王力全家都陷入了绝望。王力的姐姐王玲比他大三岁,平时靠务农为生,王力上大学的生活费也都是靠姐姐种地得来。王玲告诉记者,弟弟由于先天疾病,生活得并不顺利。王力在28岁那年好不容易结了婚有了孩子,孩子还患上了自闭症,说话至今都不利索。“这些年,费用都花在孩子身上了,老大自闭症每年花费就要6万块钱,剩下的钱再拿点药,只能维持生计。”王力说道。肝移植的费用远远超出这个家庭的负担能力。
前不久,好消息传来,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团队综合评估了王力的病情,可以通过亲体移植手术来获得重生,这样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王力的妻子和姐姐都参加了配型,而且都匹配成功了,最终,姐姐抢着要给弟弟捐肝。
王玲告诉记者,父亲去世早,自己就一个弟弟,感情非常深厚。从小地里的重活都是自己干,不舍得弟弟出一点力气。“看着他大学毕业,看着他成家立业,日子慢慢好起来了,但是又遇上了这种事情。”王玲不忍心看到弟弟生活没有希望,她也不想弟媳捐肝,因为她还要照顾生病的侄子。“我丈夫平时就在外面干点零活,没有积蓄,我出不了钱,还有孩子要养,只能出点力,要换就换我的肝脏。”一番朴实的话后,王玲流下了眼泪。
活体肝脏移植要求供肝重量必须大于受体体重的0.8%(GRWR>0.8%),最终专家决定将王玲右半肝移植到王力体内,占王玲整肝的五分之三。面对记者,王玲直言:“自己也很害怕,害怕身体出现问题,也害怕手术失败。”
经过各种检查之后,王玲手术前一天要进行各种签字,准备好一切,王玲把命运交给了手术团队。

历经10小时移植成功
克服肝脏挤压等多处难点

王玲和王力的手术分两组进行。王玲的手术由蔡金贞、张勇、孙延东等医生负责,进行供肝的获取,难度较大。
同时,间隙中蔡金贞教授连同吴斌、刘单在受体区,还要进行王力病肝的切除等。1月10日早上6点半开始,一组手术人员对供肝进行获取、劈离,一组手术人员进行受体病肝切除,等待供肝移植。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介绍,供肝的获取是常规操作,反观王力的手术要克服重点难点。首先王力脊柱侧弯,连正常人躺平的姿势都做不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吴斌给他后背露出的缝隙填上了纱布,保证整个后背是躺平状态。另外,在麻醉上,由于患者心肺功能较差,麻醉医生在麻醉的时候要随时观察患者状态,注意用量。
“最大的挑战应该还是肝脏挤压问题。”蔡金贞告诉记者。由于常年发育畸形,王力的肋骨也已经弯曲,导致挤压了内脏,这也是王力一直感觉脏器受到挤压的原因。蔡金贞介绍,削足适履式减少供肝植入不可取,要给新肝脏足够的空间,最终,团队将其右肋下缘多处肋骨截断,彻底避免了新移植肝脏的挤压。
经过10小时的接力,480g的新肝脏移植到了王力身上,蔡金贞小心翼翼地修剪着肝脏,右半肝分离好后修剪、整形,在肝脏活性期内,立即移植到他体内,再进行血管缝合。姐姐王玲也给了弟弟又一次生命。
据了解,刚刚植入的器官与体内其他器官会产生磨合期,完成手术后,患者器官之间相互“不熟悉”,产生排异功能,出现不良反应也属正常现象。磨合期之后,新植入的器官会健康运作,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术后,王力和王玲均转入监护室进行监护,生命体征稳定,全过程无输血。
“器官移植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内科、外科、麻醉、介入、超声、免疫、低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多学科高水平团队协同作战,也可以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说起器官移植,蔡金贞告诉记者,手术只是一部分,手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比手术过程更复杂。据介绍,为了更好地照顾患者,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搬至崂山院区之后,在病房楼层一角设了专门的B超室,方便移植患者做检查。
记者了解到,这是山东首例给脊柱侧弯严重患者做器官移植的手术,手术的成功,也预示着青大附院肝移植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中心开展肝脏移植手术1273例,肾脏移植手术2130余例,心脏移植50例,肺脏移植28例,胰腺移植38例,学科带头人蔡金贞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全国首例多米诺联合劈离式肝移植、全省首例腹腔镜辅助下活体肝脏移植等复杂肝移植,手术数量及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董震教授带领的肾移植团队走在全省前列。OPO完成器官捐献1251例,大器官利用率3.5%,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