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4年01月12日

满怀真诚为大家排忧解难

基层调解员臧松德把居民的每一件小事放在心头

半岛都市报    2024年01月12日

臧松德在基层调解这条道路上已走过13个春秋冬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成媛

今年40岁的臧松德在城阳街道前旺疃和美社区工作近19年,在基层调解这条道路上也已走过13个春秋冬夏。“社区人民调解室成立于2010年,我们是2014年完成旧村改造的,从平房住进气派的楼房,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邻里纠纷也少了,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像邻里间的噪音问题就不容忽视。作为基层调解员,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居民需要,为大家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臧松德说。
去年5月份的一天,居民李阿姨情绪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是楼上的年轻人搬家声音太大,影响了自己休息。臧松德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很快,他就来到李阿姨家了解具体情况,原来,因为噪音问题李阿姨一直休息不好,年轻人和老年人作息规律不一致,李阿姨晚上睡得早,还有一些老年基础疾病,备受困扰。臧松德又找到楼上,楼上的年轻人也很委屈,说是楼下安装了震楼器,也影响到了他们休息。臧松德在与双方反复沟通劝说下,把两家约到一起,经过4次调解,李阿姨拆除了震楼器,邻里关系不仅得到了缓和,还亲近了不少。“解决这类问题得将心比心、不偏不倚,还得综合运用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方式,在获取居民们信任的同时尽快解决问题,要不然,疙瘩、怨气容易越积越深,更不利于大家的工作生活。”臧松德语重心长地说。
臧松德认为,预防是调解的最好方式,功夫要做在平时,耐住性子肯钻研,多走访调研,及时将居民们关注的问题收集起来,分类分情况进行逐一解决。“要想邻里关系融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大家聊天,谁家有个什么事什么想法,有什么想说的,都是聊出来的。”对于臧松德来说,基层调解员必须俯下身子踏踏实实,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做好调解工作。“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民情微信群,文明发言,一些不方便点名说的,大家可以及时在群里说上一句,也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都是邻居,大部分都是相互理解及时沟通的事,不能攒着、拖着。”
除了调解,臧松德还承担着社区治安、卫生、绿化等其他工作。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哭着跑过来说是6岁的小孙子找不到了。臧松德联合治安主任,立刻加派人员紧盯监控,在社区所有群内发布寻人信息,组织两辆巡逻车8个人在社区周围寻找,同时发动一部分人在各广场、周边马路寻找,最终在社区东南方向青特小镇D区广场上找到了小孩。正值下班高峰,前后用了不到1个小时,第二天孩子的父母特意赶制了锦旗送了过来。“必须得快,要不然小孩会随时面临很多危险。”每时每刻,臧松德都把居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沉着冷静,一刻不得放松。
现在很多年轻人加入了社区调解工作,臧松德用自已的言传身教来影响着这些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始终践行着“一般纠纷,及时调解;易激化纠纷,稳妥调解;疑难纠纷,联动调解;突发纠纷,果断调解”的工作机制,做好点滴调解工作。2023年6月,附近白云山花园小区、滨湖国际小区纳入到社区的管理服务中,社区人口达到了3000多户,这对于臧松德来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居民的事无小事,只要满怀真诚,用心去做,就没有干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