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6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于红靓) 1月16日,记者从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围绕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为进一步明确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的发展目标,科学优化青岛市的邮轮游艇帆船码头布局,促进海洋旅游、海上运动事业发展,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专项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据了解,此次规划范围为青岛市沿海区(市)的海域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和胶州市,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规划提到,至2035年,青岛滨海岸线形成7大码头群的总体布局,包括4处邮轮码头、53处游艇帆船码头和12处帆船下水点。
7大码头群分别为鳌山湾码头群、崂山风景区码头群、东岸前海码头群、环胶州湾码头群、唐岛湾-薛家岛码头群、灵山湾码头群和龙湾码头群。规划邮轮码头(港)4处,包括大港邮轮港、奥帆中心邮轮港、欢乐滨海城预留邮轮港、西海岸预留邮轮港。规划大、中、小型游艇帆船码头53处,其中:大型游艇帆船码头1处、中型游艇帆船码头9处、小型游艇帆船码头43处。规划帆船下水点12处。
规划根据邮轮码头、游艇码头、帆船码头、帆船下水点的不同特点,发布码头规划导则,邮轮码头一般结合城市公共中心建设,相互带动,发挥综合效益;游艇码头一般结合城市公共中心、旅游景区和居住区建设;帆船码头是开展大众海上帆船活动、普及帆船用地以及举办帆船体育赛事的重要场所,宜与游艇码头兼容设置,帆船码头在码头选址、泊位与水深、码头规模、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与游艇码头规划基本一致;帆船下水点是大众开展帆船运动的重要场所,是青岛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体系的补充部分,具有设施简单、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为促进本市帆船运动事业的发展,在滨海公园、广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可考虑设置。
规划强调,码头规划建设中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海岛、海岸线等相关保护要求,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和规模,并按程序开展“有限人为活动论证”等相关工作。位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滨海建设控制区等城市人文和自然风貌重要保护区域的码头设施,规划建设中应符合相关保护要求,合理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对于现有码头的转型升级,应充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充分征求意见并做出妥善安排,做好社会影响分析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