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是指围绕社会成员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养老金制度、养老资金管理和服务以及养老产业投融资。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个人养老金产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储蓄类产品、162只基金类产品、107只保险类产品、19只理财类产品,更为广大的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带有养老属性的资管产品、养老金融产品近年来持续扩容。另据《经济参考报》,截至2023年底,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过去一年里,青岛的养老金融发展成果同样可圈可点: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133.6万人开立账户,缴存户数34万,缴存金额达到4亿元;全市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产品存续规模突破140亿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家头部险企布局的高端养老社区先后开园。
青岛养老金融取得如此靓丽成绩与其多次获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2021年9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青岛、武汉、成都、深圳四地及光大理财、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四机构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1年12月,光大理财在青岛发行了首款养老理财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6第1期”。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1月15日,光大理财已发行了10款养老理财产品。
2022年7月29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包括青岛市在内的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这意味着探路“养老金融”青岛再获国家政策支持。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在青岛等36个先行城市(地区)实施。2023年1月16日召开的青岛市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宣布,青岛市获批全国先行试点城市,同步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会上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市民参与面;优化经办流程,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金办理的便利度。同时,强化投资风险监管,有效防范业务和投资风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
2022年12月1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显示,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后经扩容,目前青岛市共有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太平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9家人身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多次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后,青岛自身进行了深度推进并结出了累累硕果。2023年6月29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振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岛获批全国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首批特定养老储蓄、首批个人养老金制度等一系列试点,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上述试点的城市,养老金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同时,青岛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各方面联动探索形成了“深度参与、保本微利、专业服务、创新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青岛经验”。依托一系列创新试点,青岛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