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4年03月19日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小嫚不简单

青岛女孩登上《中国诗词大会》,未来想做跟文字有关的工作

半岛都市报    2024年03月19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受访者供图)

3月17日晚8点,《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场“多彩”在CCTV-1播出。一位柳叶眉、桃花面、樱桃口的参赛选手身着唐代服饰,头戴手作绒花,眉间一抹花钿,将唐代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如主持人龙洋口中所说的“像从古代诗词里走出来的亭亭玉立的一位泛着书香气的美人”,正是青岛平度女孩——姜艺,现于山东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在节目中,姜艺与其他三位选手组成“满江红”战队。在最后一个环节飞花令中,姜艺是战队站到最后的选手,以一对三终因寡不敌众,战队被反超惜败,但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3月17日,记者连线姜艺,听她讲述比赛经历和与诗词的不解之缘。

穿唐装亮相诗词大会
在节目一开始大浪淘沙环节的比拼中,有八名选手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组成两支队伍进行对抗,其中一支队伍便是由汉服爱好者姜艺、音乐小诗人黄友之、航天3D打印工程师甄瑞和航空产品设计师李鹏伟四人组成的“满江红”战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这个来自青岛平度的女孩姜艺的自我介绍。
姜艺一身唐代的服装造型,身着半臂和鲛鱼裙,头戴手作绒花,眉间一抹花钿,像从《唐代仕女图》中走出来的女子,真真是面若桃花笑如魇,眼含秋水眉似柳。这一身造型是姜艺特地跟节目组提出的想法,“我本身是学历史的,唐代造型也是体现我的专业特色,我很想代表历史学院,展示一个古代女子的形象。在节目中的妆容几乎完全还原唐代女子,像眉间的花钿、柳叶眉、樱桃口、桃花面等元素都属于唐代女子的妆面。在服装形制上基本和唐代吻合,上面是一件半臂,下面是一条鲛鱼裙,这件汉服是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知道我要来参加《2024中国诗词大会》,特意给我寄来的。”姜艺说道。
在节目中,姜艺头上戴的绒花,正是她亲手制作。“绒花是一种传统非遗,它是从宋朝开始兴起。绒花其实很逼真,尤其在阳光下,做得好的话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从古至今爱美的女孩子都是一样的,她们会喜欢用绒花去装扮自己。”姜艺不仅喜欢诗词,还喜欢手工。“我是跟着网上的视频教程一步一步学会的,做了也有几年了。这次节目我头上所戴的绒花,以及我送给主持人和嘉宾的,都是我亲手制作。”
在对抗赛第一轮诗词转盘题中,姜艺“出师不利”,尽管抢到了作答机会,但是因为答错丢掉了一分。“答诗词转盘题的时候,我看到对手没有抢,我尽管不是很确定,我也抢了,我想万一答对了呢。因为答案我也不是很确定,所以我早就有了答错的心理准备。”但是姜艺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心态很平和,整场下来的发挥很稳定。在最后一轮飞花令中,姜艺是战队中站到最后的选手。回忆当时以一对三,姜艺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因为几轮下来,我知道自己已经‘掏空’了知识库,而对面战队还有三人,我已经‘回天乏术’了。”她调侃道。
整场比赛在前四轮中,姜艺所在战队一直处于领先状态,而在第五轮飞花令的比拼中,他们战队最终寡不敌众,被对方战队反超,以两分之差惜败。

曾拿过大学诗词大会冠军
这次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用姜艺的话说,是圆梦。
“大概在我快要上高中的时候,诗词节目刚刚盛行,我发现自己对这类节目特别感兴趣。那会儿我也喜欢写诗填词,看着《龙榆生词学四种》,自己去摸索那些格律的东西,然后按照格律去填词,写一些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什么的。”
当时因为身边志同道合的人难寻,姜艺便在网上结识了一些诗词“发烧友”,其中有一些人便是参加诗词节目的选手。“我们有一个群,大家会在里面玩飞花令。我上了高中之后,一周只能拿一次手机,每次放假回家之后一定要先查看群消息,那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特别幸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于2016年2月1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周五晚8点播出。那个时候,高二的姜艺便会收看每一期节目,并跟着答题。“当时把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作为一个小小的梦想,想着有朝一日也要圆梦。”
2017年,姜艺进入青岛大学历史系学习,开放的校园环境使得她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大学的时候,学校曾举办过诗词比赛,我和同学4人组队,拿到了团队冠军。”当时和姜艺组队的同班同学温健回忆,“比赛有个现场创作的环节,十分钟的时间姜艺便创作出一首诗,这首诗拿了全场最高分,她确实是才华横溢。”不仅如此,姜艺还代表学校参加过青岛市市民文化艺术节的比赛,拿到了“青岛百名诗词高手”的称号。
去年,在山东大学读研的她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在学校进行选拔,她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选拔。“《中国诗词大会》每年在各地有初选,每个学校大概有2~4个名额,我们学校是选了4个人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山东赛区选拔面试活动。”终于,经过层层选拔,姜艺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姜艺参加的这一期节目主题叫“多彩”,她说,“当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挺适合我的,我是一个很喜欢尝试各种各样事情的人,包括我去当汉服模特、做手工、弹琴跳舞等等,其实都是以诗词为起点,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我始终认为诗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诗词像个巨大的能量站
从小,姜艺就对古典文学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姜艺开始接触古诗,等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她就已经把小学需要背诵的所有古诗都背过了。到高中毕业时,姜艺的诗词储备量就达到了上千首。她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她的记忆力,一般她读几遍诗便能成诵。尽管多年不使用某首诗词,再看到,她还是能够记得一清二楚。从小到大,她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给了古典文学和音乐。“我家里有我读过的一整面墙的书,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文学,上学时的课余时间,我一般都会捧着诗词一页一页地翻看。”
而古筝,她也坚持了18年之久。在去年,她还参加了黄河文化大会,在节目里,她用古筝去模拟黄河水的声音,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欢。“我觉得古筝这个乐器是有无限的可能的,但是它并不只是说大家平时看到的那样,穿着漂亮的礼服,然后坐在那弹一些很优雅的曲子。我觉得古筝的多面性在于它可以表现任何情绪,表现任何场景,包括表现一些自然的声音。所以当时黄河文化大会工作人员问我是否可以用古筝弹什么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我可以模拟黄河水不同河段的声音。”
在记者问及她与诗词的情感时,姜艺说:“诗词对我来说,像一个巨大的能量站。”
“不管我在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都可以从诗词里面汲取一些力量,当看到那些很有力量的文字,比如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它会开导我。而开心高兴的时候我也会从诗词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还有更多就是单纯地去体会它的美感,比如‘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诗词是可以跟当下的心境联系在一起的,看到一些情景时,脑子里会有对应的诗跳出来。”姜艺说。
对于此次参赛,她说,“就像是诗词路上的一个站点,我在这个站点里面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符号,比如说有做非遗面塑的,有把诗词放进音乐剧创作里面的,还有带着诗词去支教的很多可爱的人,我会像他们一样把诗词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然后也很期待能在这条路上跟他们不断重逢。”
今年研三的姜艺,打算毕业之后就业工作。“我希望我以后的工作还是能单纯一点,跟读书写作相关,尤其想做文字工作。”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