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1号,南园二字,让这栋建筑给人以恬静之感,它的得名,与孔氏后人有关。
早在1907年,衍圣公孔令贻奉旨稽查莱州等府的学务后,来到胶州,视察胶州停止科举后经办学堂的情况,“孔令贻以至圣衍圣公的尊贵身份,走进正处在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胶州,督导学堂改良校务,尊崇正学,重视儒学教育,在当时影响很大”,孙守源先生称。
1936年9月30日,末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受到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的邀请,抵达青岛。彼时的孔德成年少俊秀,穿着朴实,谦和近人。他游览崂山,并为太清宫留下了“修真养性”的墨宝。“一年后,当日军逼近曲阜时,竟是青岛火车站站长的儿子、曾任青岛市立传染病院院长的姜维翰帮助孔德成脱离险境去了武汉”。孔德成在战乱中流亡,却没有忘记延续薪火,传承儒家文化。1993年,国学大师王献唐墓迁到青岛浮山,孔德成亲笔书写“王公献唐先生之墓”。
出了青岛路1号,向西走200米左右,广西路与安徽路路口,青岛邮电博物馆内,也有一位孔氏后人的印记。沿木质楼梯,登上二楼,历史文物主展厅的东北角,有一间面积约10余平方米的展室,办公桌上摆着老电话和文具墙上一幅“聲應氣求”大字的横幅,展柜中一本纸质泛黄、边缘破损的电报密码本。这里就是复原1922年收回青岛后,原胶澳商埠电话局首任局长孔祥熙的办公室。据行政总监周宁提供给半岛全媒体记者的资料显示,孔祥熙(1880年~1967年),山西省太谷县人,190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孔祥熙回到老家开始了办学、经商的历程。
1922年春,英美两国主导中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就山东悬案进行谈判,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为了落实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及山东权益的条约,成立了鲁案善后委员会。时任鲁案善后督办的王正廷想到了耶鲁校友精明能干的孔祥熙,力邀他担任督办公署的实业处长和邮电委员会主任,参加鲁案善后的谈判和交接事宜。在谈判中,日方就青佐海底电缆归属问题发难,百般阻挠,拒不归还。为此,孔祥熙等谈判成员坚持按国际惯例据理力争,海底电缆登陆方即为主权所有方,经与日方多达50余次谈判交锋最终达成协议:“将青岛佐世保间海底电线之一半无偿交与中国,该线在青岛一端由中国政府运用,在佐世保一端由日本政府运用。”这段经历展露出孔祥熙的政治外交能力,为此,收回青岛后王正廷又举荐他成为胶澳商埠电话局首任局长。1923年秋天,王正廷筹办中俄交涉事宜时,又邀请孔祥熙担任驻奉天的代表孔祥熙离开青岛,仕途顺利。后来官至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显赫位置。
孔祥熙是孔祥勉的族兄弟,祖上流寓山西。孔祥勉是孔繁淦和劳缃之子,他来青岛出任青岛工商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1947年,他购得青岛路1号的房产,供自己和家人居住。因为妻子姓于字南滨,所以这处历经沧桑的老宅就有了流传至今的名字:南园。
40载沧桑过后,1986年,南园设立孔子纪念馆,一楼辟为展室,陈列着孔子画像以及相关的著作、文献等。这是目前除曲阜外唯一直接以孔子命名的纪念馆。建筑也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
2017年,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孔子学堂授牌开讲。孔子纪念馆里也于近年举办了一系列的孔子儒家文化讲座、研讨会。2018年,李力接任孔子纪念馆馆长后,连续多年举办了《孔子与青岛》主题展,并创办了同名杂志,开办讲堂,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分享孔子孝、信、治学的理念,让纪念馆成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平台。
今年9月24日,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等举办了“翰墨丹青绘孔子:孔繁霈·洪琥书画作品联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交流活动,青岛的孔子后人,正在为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