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气中,等待40多分钟才打上巡游出租车,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赵平身上。
“放在10多年前,打出租车没有这么困难,现在出门打个出租车,可就没这么容易了。”住在海尔路某小区的一名67岁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出门到路边等一二十分钟打上出租车算是幸运的,往往等半小时未必打上一辆出租车。”
在这名老人看来,如今的年轻人打出租车主要靠手机软件,很多老人用的的手机并非智能手机,出门打车仍沿用常规的等车方式。“我就没有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一直用老年机。”这名老人说道。
记者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七旬以上老人手里拿着的是老年机,仅有极少数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这部分持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几乎不会用手机软件叫出租车。
在71岁老人梁柏华的记忆里,“10年前哪怕是5年前打个出租车,并非像如今这般困难。”
“以前站在路边,路上的出租车到处都是。”梁柏华说,“现在站在路上,要么很难看到出租车,要么看到的出租车就是载着乘客。”
和赵平老人一样,梁柏华有次带着老伴去医院买药,在路边等了20多分钟不见出租车的影子,这种情况在他记忆中多年前根本不存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马路上的出租车越来越少。”梁柏华有些不解说,“是出租车总量少了吗?”
“原来满马路到处是绿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出租车,现在你走在路上很少见到。”一名雷姓老人怀疑,“是不是网约车多了,出租车的总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