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09月04日

>>>崂山道士

蒲松龄留下的崂山名篇

半岛都市报    2023年09月04日

今年刀郎的歌《罗刹海市》带火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也是从《聊斋志异》中选取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青岛崂山上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

杨泽东先生翻开1984年版山东省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四年级下册的第114页,给半岛全媒体记者展示了32课《崂山道士》。
这篇课文是翻译后的白话文,正文有1070多个字,讲述了发生在崂山上的故事:“山东海滨有一座著名的山,名叫崂山。离崂山不远的一个县城里,有一个姓王的年轻人,大家叫他王七。他听说崂山顶上有神仙,很想上山学道。于是,他告别了妻子来到崂山。”
文章的大意是年轻慕道人王七,在崂山碰到了一位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来仙人试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术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材的料,最终仙人教授的一招穿墙术,结果他回家去卖弄,导致法术失灵,学道以失败告终……
这篇课文对青岛人来说较为熟悉,在崂山太清宫,至今还有一面墙,是蒲松龄先生创作《崂山道士》的“原型”。因为一首《罗刹海市》的歌曲,蒲松龄先生和他的《聊斋志异》再次成为大家熟知的经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蒲松龄先生曾来过青岛,而且不止一次。在崂山,他的足迹遍及上清宫、太清宫等,不但留下了《香玉》《崂山道士》(旧称《劳山道士》)等名篇,据称多次来崂山的蒲松龄还创作了有关崂山的聊斋俚曲。
据《崂山志》记载,1672年,33岁的蒲松龄为了排遣寒窗苦读的寂寥,在友人的推荐和带领下,是年初夏之际,正值崂山山花烂漫、岩树青葱之时,偕同友人高珩、唐梦赉、张绂(有资料称为张钹)、赵金人等8人,饱览了仙山秀色的神姿。“先到即墨王哥庄的修真观投宿,后到上清宫,再到下清官,再经伸人海中的八仙墩。”这段路程在当时可谓跋山涉水、穿林攀岩,路远行难。“因遇雨又宿青石涧,观日出。再回至番辕岭,观海市”。海市蜃楼的出现,让他们觉得行程的艰苦颇为值得。文人游览,恰遇奇景,纷纷记入作品之中。山东大学教授、蒲松龄研究专家马瑞芳说,蒲松龄的诗细致灵动:“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人生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他知道海市是幻影,并联想到:人世繁华都像海市,它似乎在你眼前,真正走近,又离得很远”,一如他的科举之路。
基于对崂山的美好印象,专家们推测蒲松龄在1672年下半年或者1673年上半年又来过崂山,写过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