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 2023年09月28日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半岛都市报    2023年09月28日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居多。夏末秋初,气温仍然居高不下,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如果人吃了被致病菌或致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青岛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集中在6、7、8、9月,其中7月份病例数最高,25~34岁年龄组是高发人群,与外出就餐机会多有关,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依次为水果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以引起脱水休克,危害人体健康。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做到原材料和水的安全。尽量选择新鲜优质食材,并注意查看食品包装完整和保质期。使用安全、洁净的水制作和处理食物,水果、蔬菜等食物要在流动的清水中清洗揉搓30秒以上,配合去皮、焯水等措施更能减少农药残留。
  其次,在厨房的抹布、案板、刀具等上面都可能找出许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应定期清洗、消毒餐厨具,避免虫、鼠等动物接近厨房和食物,保持清洁,尽量避免食物被污染。生的肉、禽、蛋及海鲜类食物容易携带各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如不与其他食物区分,易发生交叉污染。处理食物时,最好有生熟分开的刀具和案板。
  剩饭菜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就可能引起致病菌的迅速繁殖,应避免食用,如要食用,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时应烧熟煮透,有害微生物才可能被杀死。储存食物时也要注意生熟分开、荤素分开,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功 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