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商正在青岛灵山韭菜专业合作社采购韭菜产品。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通讯员 于思玮 徐琳
“2023年中药材大丰收,销售成为关键问题。”海缘道地药材基地种植管理部经理王涛说,“多亏政府‘穿针引线’,帮我们促成了与上海宁圣农业供应链集团等公司的合作,目前已与省内外多个公司和基地建立了每月150吨采购合作,每吨可实现净利润3000元,首年完成产值2000余万元。”
营商环境要提升,服务是关键。2023年以来,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积极主动对接企业所需,一对一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项目,为项目落地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精准助力。目前已主动走访企业118家,接待企业负责人132人次,收集建议106条。
得知大医精诚医药项目顺利建设需要加快环评,灵山街道马上安排专人对接青岛环保部门,聘请专业公司提前对生物医药产业园2300亩土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进度比预期提前2个月。
村庄集体产业发展弱、资金困难,一直是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项目落地的难题。对此,灵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组建“花乡药谷”乡村共富联合体,探索资源联用、村企联接、产业联接、品牌联创的“四联”发展模式,定期会商协调解决成员单位发展难题,村级发展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联动发力”的转变。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发展机遇随之而来。
“通过政府搭桥,我们与山泉村开展联建共建,将衔接资金投入企业钢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既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又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万余元。”方冠摩擦有限公司经理纪晓亮说。
另外,灵山街道助推以灵山韭菜为主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与区内大型连锁饭店、商场和食品加工企业、城市社区等建立长期供货合作,将订单销售额的3%作为强村共富公司的集体经济收入,仅此一项业务,每年可为村庄增加直接经营性收益10余万元,实现“村、企、民”多方共赢。
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是一个展示形象的主窗口。“以前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都需要去不止一个窗口,还要来很多次,今天没想到在街道的服务大厅一次就解决了,真的很方便”。对于便民服务大厅的优质服务,市民华凯连连称赞。
面对以前群众办事跑腿多难题,即墨区灵山街道积极对辖区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新增9项便民服务设施,优化6个功能分区,设置18个便民服务窗口,3个党员先锋岗,窗口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主动上前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升级后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率100%,市场主体电子化登记率达95%以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3年,灵山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被评为青岛市标杆型基层便民服务中心。
除此之外,灵山街道还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即诉即办、直通联办等模块,建立“需求点单、靶向服务”工作机制,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400余件。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未来,即墨区将继续聚焦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升级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上持续发力,让企业、群众都真切感受到政府服务的速度和温度,不断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